……</P>
李应在这段时间内,走了十几个村镇,甚至还被红党的一位高级官员邀请相见,这位高级官员走在大街上,甚至与普通的百姓没有区别。</P>
如果说非要有所区别的话,那就是衣服要比普通百姓干净一些,补丁也没比普通百姓少多少。</P>
至于气质方面,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有明显区别,这也是被国党和鬼子嘲笑的一个重要方面。</P>
他们嘲笑红党是一群泥腿子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这种气质,赢得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P>
这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除了第一顿吃饭时,李应在菜里发现了几朵飘浮的油花,后来的几顿饭,除了苞谷饭和窝头咸菜外,再没有过其它的食物。</P>
但这里的人每天似乎都很开心,可能对他们来说,能够安安稳稳地吃饱肚子就是福气。</P>
李应虽然一路上也是风餐露宿,也忍过饥挨过饿,但踏入江湖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道路就拐了一个弯。</P>
虽然过的颠沛流离,不是杀鬼子,就是在杀鬼的路上,但在吃的方面,他却很少委屈自己。不说大鱼大肉,但白面馒头却是家常便饭。</P>
哪像红区,过年都不一定吃上一顿馒头。</P>
想到这,李应停下了脚步,这里的人很穷,但很快乐,一些战区内,富人却还每日都担惊受怕。害怕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统治者非我族类。</P>
李应明白了一些问题,对红党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有了可靠的后盾,李应觉得,自己又可以放开手好好教训教训鬼子。</P>
李应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脚步变得轻快,就仿佛浑身病痛在这一瞬间,沉疴尽去。</P>
正准备回到赵连长给自己准备的住处,收拾一下行李,继续一路向北,看看红区的其它地方情况,然后在年前抵达东北,还来得及给自己准备一个新年礼物。</P>
谁知刚走进城镇,就看见一个中年人挑着一担柴从他身边走过,李应侧身让那人先过,结果,那人却看都没看李应一眼,而是低头快速通过。身上的枝条还刮到了李应。</P>
结果那人似乎没有发觉,但却用眼角余光隐蔽地打量了李应一眼后,快步离开。</P>
这个人很反常,李应下意识地这么认为,但却没有声张,而是假装离开,待那人消失在拐角处后,李应这才趁人不备,翻过一个个院墙,抄近路找到了那个担柴人的踪迹。</P>
如果说这个人的无礼引起了李应的注意,那么他的细节就引起了李应的怀疑。</P>
首先是脸,这个人脸色红润,没有菜色,看起来很健康。</P>
其次是手,正常的背柴,人都会下意识地用两只手扣住肩上的绳子,既防止绳子勒肩膀,又能缓解后背压力。</P>
但这个人只用一只左手扣住绳子,另一只右手却垂直放下,走动时也不晃动。</P>
很明显,这是随时准备拔枪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