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百里取一(2 / 2)

红楼群芳谱 一顿两馒头 1846 字 10个月前

国朝没有出现过吧。</P>

十六岁的进士倒是有,如今军机处的协办大学士刘延顷刘大人,他也是白石书院学员。</P>

当年十六岁取中进士。</P>

三十余岁便是位列重臣。</P>

旁侧一人摇摇头,觉得可能性不大,除非……那位秦钟的学业天赋真的惊人。</P>

“可以下来了。”</P>

“虽有不少人报名,人数不算拥挤。”</P>

马车内数人正要继续谈论什么,车外传来脆亮的敲窗之音。</P>

“是!”</P>

“……”</P>

是书院的学长。</P>

闻此,马车内的内舍学员连忙整理衣衫,仪容仪表守正,先后行下马车。</P>

大兴县府已然在眼前了。</P>

……</P>

……</P>

“写好了!”</P>

“小秦大人,您看看是否有差错!”</P>

大兴县府,礼房之地。</P>

秦钟立于形体稍长的书案前,看着县丞亲自写就一份详细的报名文书。</P>

而后,便观县丞将文书双手递过来。</P>

“赵县丞,有劳了。”</P>

秦钟一笑。</P>

大兴县府的一些人,自己还是相识的,比如眼前这位县丞。</P>

将报名文书接过来,给于一览,上面是姓名、年貌、三代履历、还有大兴同考的五人姓名讯息。</P>

还有廪生的讯息。</P>

很是详细。</P>

当然,文书上的年貌区域非夸赞美丑,而是身高、胖瘦、是否长胡须、眉毛粗细、眼睛大小,面上是否有明显印记。</P>

还有审音!</P>

啧啧,科举诞生近千年来,果然愈发完善了。</P>

“无大碍。”</P>

数息之后,秦钟点点头,将手中的文书递过去。</P>

“小秦相公,您官爵如此,还这般举业进益,令我等拜服。”</P>

“今岁,定当月中折桂!”</P>

赵县丞。</P>

年三十有余,身材不算矮,却因胖胖的体态,显得圆润许多,再次双手将文书接过来,一礼敬言。</P>

话语多诚恳。</P>

必须诚恳。</P>

若是旁人也就罢了,这位小秦大人……去岁打过交道的,是以,也了解不少。</P>

文书之上,小秦大人的爹爹如今是金陵工部侍郎,三品官位,足可荫庇子孙入国子监。</P>

入了国子监,只要将来学业上佳,便可直接参加乡试,无需经历童试。</P>

那也是国朝对于高官重臣的荫泽。</P>

更别说小秦大人还是二等子爵,这般爵位,自己就可以入国子监。</P>

更别说,小秦相公还是恒王府的赞赏,位列六品,虽说虚职,那也是六品。</P>

许多人仕宦一生,七品都难求,何况六品!</P>

故而,以自己来看,小秦大人完全不必要来参加童试的,真的没有必要。</P>

而小秦大人现在来了。</P>

可见其心。</P>

对于这样的人,自己是佩服的。</P>

去岁腊月的那次医者普惠之事,自己也有受益,小秦大人仁心也是极佳。</P>

“哈哈,承你吉言!”</P>

秦钟含笑。</P>

“……”</P>

“……”</P>

观此景象,礼房内准备报名的读书人相顾一眼,多有惊讶,道道目光视线本能汇聚。</P>

就是同出书院的学员也是惊疑。</P>

似乎……自己的这位同窗交友广阔啊。</P>

“ 鲸卿,接下来你是准备留在城中,还是回书院?”</P>

书院随行前来的处事学长有问。</P>

秦鲸卿已经报名完毕了,事情也就了结了,接下来就是二十四那日的考试。</P>

具体之事都已经出来了。</P>

“距离考试还有数日,这两日会在城中停留。”</P>

秦钟一礼。</P>

“也好。”</P>

书院学长颔首。</P>

考试之前的所有事情都已经交代过了,就算不回书院,到考试的那一日,直接前往就好了。</P>

根据书院那边的要求,凡是参加考试者,若是县试有成,后续之事随意。</P>

距离书院比较近,可以选择归于书院继续学业,到时也会有学长给于加强指点。</P>

距离较远,也不能放松,举业是自己的,不是书院的。</P>

若是县试不成,则三月初就要先后回书院。</P>

大兴县府,短暂停留,同书院的学员见礼之后,便是离去,多福他们已经备好马车了。</P>

“先去恭王府。”</P>

比起书院的马车,还是自己的特制马车更为舒服,安逸的躺靠软榻上,秦钟吩咐一语,闲然宽心。</P>

小郡主的文书每隔三五日就会来一封,说道自己回城的时候,一定要去找她。</P>

就是小郡主不说,自己也该前往,糖果营生的事情,小郡主开始缓缓负责了。</P>

作为五成干股之人,也该上点心,多多参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