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卓筒井(1 / 2)

红楼群芳谱 一顿两馒头 3752 字 10个月前

“工部?”</P>

“折中之法?”</P>

“有一些,却……,还是和小神医你说说吧。”</P>

“……”</P>

“大都是提议打井或者开凿沟渠。”</P>

“如在一些平坦之地,可以打井,如此可以取水,可以浇灌田亩为用。”</P>

“或者开凿一些毛渠,比较节省银子,也可以将极远处的水取来。”</P>

“或者在一些附近有大河的情形下,开凿河道,将支流引入。”</P>

“或者将那些地方的人迁移至靠近水源地的地方。”</P>

“……”</P>

“大体的法子就那些。”</P>

“本王初始听之,也觉不错,毕竟取水困难,用水艰难之地,大都是取水以及开凿沟渠。”</P>

“然……工部的银子不多。”</P>

“正常年节,工部每一年的拨款并不多,也就二三百万两居多,这些银子要应对一十八省之地。”</P>

“平均下来,一个省也就一二十万两居多,再细分一下,就更少。”</P>

“但每个省每一年提交工部的文书,希望拨款的数目加在一起都是超过千万的。”</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的工部便是如此。”</P>

“而那些人建言的开凿沟渠、打井,还有迁移,都是需要耗费极大银子。”</P>

“比如开凿沟渠,一条十里的沟渠都要千两以上,而本王刚才所言的那些地方加在一起,都要数万两以上。”</P>

“再加上直隶其它地方,数十万两都不多。”</P>

“若然再打井,再迁移民力,耗费的人力、财力更多了。”</P>

“最少都要百万两打底。”</P>

“每一年工部的银子才那般多,无法为之。”</P>

“……”</P>

“眼看着那些地方的人艰难,本王不忍之。”</P>

“小神医,你于此时可有两全其美的解决之法。”</P>

“既可以解决那些人的困难,又能够不花费很多银子。”</P>

“银子!”</P>

“若是工部每一年的拨款千万两银子,本王……,也不好说。”</P>

“果然真的要开凿沟渠,今岁要耗费那么多银子不说,接下来每一年都要拨下一些银子所为修缮费用。”</P>

“每一年,各省之地都有那个要求。”</P>

“去岁,本王出京城巡查诸地,对于一些地方的水利水渠有所知,那些修缮银子……只怕用在实处的少之又少。”</P>

“而果然在那些地方弄出那么多的动静,每一年又要耗费许多银子,对工部而言,非好事。”</P>

“许多人肯定要反对的。”</P>

“……”</P>

“哎。”</P>

“如今九月了,接下来就是种麦子的时候,本王真的希望可以替他们解决那般事。”</P>

“小神医,可有两全法?”</P>

小胖子轻叹一声,观侍女将杯盏满上,再次喝了一大口,而后伸手拿过一块蒸好的番薯。</P>

味道是不错的。</P>

此刻……相合这般话题,却觉得无味。</P>

两难之事。</P>

世间许多事情,两难之事不少。</P>

就如此刻自己碰到的那些事情一样,因银子之故,不能够将那些事情做好。</P>

可自己真的希望将事情做好。</P>

故而。</P>

两难!</P>

小神医向来有急才,也有敏锐之才,不知道可有两全的法子给于解决。</P>

时间,已经不多了。</P>

北方许多地方又要种下新的谷物了。</P>

而北方之地,又很少下雨,比不得江南,江南之地……一大特点便是多雨。</P>

语落,再次叹道一语,将手中果酿再次喝完。</P>

旋即,目光神态多期待的看向小神医。</P>

“……”</P>

“开凿沟渠。”</P>

“引来支流。”</P>

“开凿水井。”</P>

“迁移民力。”</P>

“其实……法子都是可行的,如殿下所言,花费比较多。”</P>

“而且一些法子接下来都要修缮修补的费用,那笔支出也是很大的一笔。”</P>

“殿下所求两全之法。”</P>

“……”</P>

“嗯?”</P>

“若是以我之见,想要花最少的银子,办最多的事情。”</P>

“就……打井吧。”</P>

“打井的花费,工部那里可有筹算?”</P>

秦钟喝了一口番薯米粥,很是回味,听着小胖子将事情说完,点点头,放下手中勺子。</P>

取来杯盏,也是喝了一口果酿。</P>

小胖子说的事情,不难理解。</P>

解决之法,工部那里也都给出不少法子。</P>

自己?</P>

自己解决?</P>

似乎也不多。</P>

小神医之心……也不是否认那些法子,而是那些法子过于耗费银子。</P>

工部!</P>

银子虽有,却不可能分出太多太多。</P>

不然,就乱套了。</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仅仅是工部,六部诸司也是一样,就是陛下天子也是一样。</P>

自己?</P>

自己如何解决?</P>

想了想!</P>

根据自己的记忆,再加上自己的了解,打井……是最直接、最省钱、最有效的法子了。</P>

后期的修缮修补也不会花很多银子。</P>

而殿下好像对打井也不满意,这是为何?难道花费也很多?不至于吧?</P>

“打井?”</P>

“小神医推荐打井这个法子?”</P>

“似乎花费也不小,工部那里有过筹算,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P>

“耗费的人力不少,物力也不少,打井的速度也不快,一口井要花费十天半个月以上。”</P>

“而本王刚才所言的那几个地方,若是打井的话,起码要打一百口以上。”</P>

“那还是少算的。”</P>

“就算一口井两百两银子,那也是需要两万两以上,尤其还要调动万千民力。”</P>

“还要耗费许多时间。”</P>

“果然将本王负责的地方全部覆盖,两万两……远远不够,起码,五倍……十倍以上!”</P>

“民力更多了,时间更久了。”</P>

“银子!”</P>

“工部那里……刨除一十八省的费用,本王能够动用的……都要预支了。”</P>

“是以,银子不可能很多,超过十万两都很难,工部都很难定下。”</P>

“银子不多。”</P>

“打井!”</P>

“太难!”</P>

“故而,本王觉得不太好,小神医推荐打井?”</P>

“可有别的法子?”</P>

小胖子狐疑一声,摇摇头。</P>

吃着手中所蒸软糯香甜的番薯,将打井的事情细说着,打井……花费也很多。</P>

财力。</P>

物力。</P>

人力。</P>

时间。</P>

综合来看,非上佳之选,小神医怎么会推荐那种法子?</P>

“额!”</P>

“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P>

“殿下说笑?”</P>

秦钟平缓的神色一怔,殿下说什么?</P>

一口井要一百两至五百两银子之间?</P>

说笑?</P>

用得了那么多?</P>

“工部的凑算,差不多是那些银子。”</P>

“本王一开始也觉得多,后来算了一下,大体如此。”</P>

“根据水源的深浅,可以打出一丈至三五丈深的井!”</P>

“故而,耗费的时间不一样。”</P>

“那些井平均打下来的时间在十天半个月之间,一口井要各种器具,至少十人以上,多多益善。”</P>

“打井所需的器物不菲,一丈便是要耗费十两银子以上,那些铁器和架子都是专门打造的。”</P>

“井越深,耗费越多,而且打井还需要专门寻堪舆之人,否则,打井就要事倍功半了。”</P>

“三丈的井,耗费就在一两百两!”</P>

“五丈的井,耗费更多。”</P>

“还有井口的大小。”</P>

“耗费也是不一样。”</P>

“请人要花费银子。”</P>

“打井也要花费银子。”</P>

“打造器物,也要花费银子。”</P>

“时间……也是银子,欲要提前,银子需要花费更多。”</P>

“一口井……相对于沟渠来说,的确好些。”</P>

“耗费也很大。”</P>

说笑?</P>

看来小神医不了解打井的事情,打井不是一件简单之事,需要很多东西,需要很多准备。</P>

不是用铲子在地上挖一挖,井就打成了。</P>

水!</P>

就出来了。</P>

那……不可能。</P>

故而花费很多。</P>

超出自己的预算,自己不愿意为之!</P>

将手中的番薯吃完,虽然没有品尝什么味道,还是不错的,喝了一口果酿,取来一只香酥鸡翅,畅快吃着。</P>

小神医!</P>

希望……给自己再想出几个法子!</P>

“殿下去岁巡查江南盐政之事,可有了解川地的盐事?”</P>

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P>

从小胖子的言谈中……的确……需要花费银子的地方很多很多,的确没得说。</P>

可!</P>

不至于吧?</P>

想了想,喝了一口果酿,提及一事。</P>

“川地?”</P>

“盐政?”</P>

“小神医何意?”</P>

小胖子不解。</P>

好端端的,怎么提及那些事情了,不是让小神医替自己参谋参谋良策?</P>

偏题了?</P>

“……”</P>

“川地的盐,和两淮的盐不一样。”</P>

“两淮的盐,以晾晒开采为多。”</P>

“而川地的盐,大都是从井下打出来的。”</P>

“称之为盐井!”</P>

“自隋唐以来,盐井就不断增多,川地……官府控制着主要盐井,也负责开凿新的盐井。”</P>

“而一些人家,为了生利,为了方便,开凿的有私人盐井。”</P>

“盐井!”</P>

“一般深都是五丈、十丈以上的,百丈以上的都有一些,而且也很隐秘。”</P>

“若是依从殿下所言,开凿普通的水井,都需要一百两至五百两居多。”</P>

“那么,川地那些人开凿数十丈、百丈以上的盐井,岂非要花费千两乃至于数千两以上?”</P>

“殿下觉得川地那些普通人家可以拿得出来?”</P>

没有直接提及开凿水井之事,秦钟将川地的盐井之事语落,打一口井花那么多银子?</P>

说笑?</P>

“……”</P>

“数十丈!”</P>

“百丈以上!”</P>

“……”</P>

“川地。”</P>

“盐井?”</P>

“这……本王好像在一些书上看到过,不过,那些盐井开凿的时间很长很长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