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瓮中捉鳖(1 / 2)

红楼群芳谱 一顿两馒头 1909 字 10个月前

“运河各大口岸,直隶之地!”</P>

“广州之地。”</P>

“国朝其它地方竟然……竟然难以收到商税?”</P>

“关税?商人趋利,不走运河各大口岸!”</P>

“市税?”</P>

“一些大商人的税……难收,也就京城好一些,天子脚下,谁敢生事?”</P>

“牧民之官,刑名钱粮为上,士绅、大商人为好。”</P>

“土地为本,农事为本,行当百业难以有缺。”</P>

“……”</P>

“那……宋朝的商税为何那么高?”</P>

“听小神医你说过,宋朝的商税……换算下来,几乎每年都在八百万两银子、千万两银子以上!”</P>

“国朝才两百万?”</P>

“差距也太多了。”</P>

“难道宋朝有诀窍?”</P>

“……”</P>

恒王放下手中的茶盏。</P>

数据!</P>

数据来源……运河各大口岸、直隶之地占据大多数的商税收入,这明显不太对的。</P>

小神医所言的一些缘由……想来也是存在的,一些事情并不难以分析。</P>

商税难收!</P>

不好收!</P>

但是……为何宋朝的商税那么多?</P>

难不成国朝还不如占据半壁江山的宋朝?</P>

不太可能吧。</P>

为何宋朝可以收到那么多的税?</P>

最高的时候都有一万万六千万贯,纵然钱币使用的不一样,也绝对比国朝现在每年三千万两上下的钱粮多。</P>

“农事!”</P>

“商事!”</P>

“一些牧民之官,也许对于商事根本不了解,殿试的那么多卷子,只有小神医你一人书录计然经济之策论!”</P>

“其余卷子……多是从吏治、治水、治水、治学……,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之中,也没有计然经济之学。”</P>

“牧民一方,农事为重为本,商事……也该粗通一些,了解一些为好。”</P>

“宋朝的商税?”</P>

“的确很高,宋朝养那么多官员、士兵,还要缴纳岁币,都能坚持那么久!”</P>

“《东京梦华录》有过记录东京的繁华。”</P>

“……”</P>

长乐公主轻抿一口茶水。</P>

小神医所言,恒王殿下所言,都能够听得明白,商税……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P>

想要收?</P>

难收!</P>

不收?</P>

无疑将原本属于朝廷的税银放弃了,也就流失了,而国朝……是需要税银的。</P>

没有银子,朝廷如何做事?</P>

有银子做事。</P>

没银子做事。</P>

不一样。</P>

小神医的殿试卷子……自己看过,一部分可以看懂,一部分看不懂。</P>

皇爷爷言语……小神医的计然经济之学造诣很高,那份策论中有相当可取之处。</P>

就是国朝六部诸司的重臣……都不一定有那般的计然经济造诣。</P>

对于小神医的那份卷子,皇爷爷给出的评价很高。</P>

自己也正想着抽时间让小神医于自己说说那份卷子的内容,以为解惑。</P>

现在所言商事……就别有意思。</P>

自己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P>

“诀窍?”</P>

“宋朝的诀窍?”</P>

“嗯,这个……,若言诀窍,若是让我总结,应该就只有两个!”</P>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P>

“其一,宋朝有一套完备的商税征收体系,那对于宋朝也是没办法的事情。”</P>

“宋朝偏安一隅,良田不多,若非有安南的稻谷可以一岁两熟、三熟,宋朝还真危险,吃饱都难!”</P>

“从田亩征税有限,而宋朝每一岁的开支很大很大。”</P>

“官员很多、士兵很多,每一年还要于异族缴纳不菲的岁币,压力之下,自有动力。”</P>

“逼迫宋朝朝廷必须有更大的收入来源!”</P>

“是以,重农之外,又有重商!”</P>

“立下专门的商税征收体系,开市舶司,通商南洋等地,更有种类很多的专卖体系。”</P>

“归本……宋朝有一套从朝廷京城到地方州府县、集镇的税收征收体系。”</P>

“不大的宋朝共有商税征收点两千多个,而前明只有四百多处,国朝……好像还要少一些。”</P>

“其二,宋朝征收商税不以城池大小为依据,而是以水陆要道为依据!”</P>

“占据河道便利,纵然是一个集镇,都可立下收税点,那里收取的税可能比一些地利寻常的大城还多。”</P>

“国朝如今的关税要地……运河各大口岸,还有直隶一些地方,相对弱了一些。”</P>

“哈哈,这是我总结的,不一定对,可以做一个参考。”</P>

“其实……国朝接下来也有条件施为那般事。”</P>

“因水泥之物,陛下正在立下一条条便利的要道,北方之地,要道多了,走的人就多了。”</P>

“其实,关税就可慢慢多了。”</P>

“如果可以仿照宋朝立下齐备的商税征收体系,以国朝之富庶,商税所得当超过宋朝。”</P>

“流失的商税也就可以回来了。”</P>

“然!”</P>

“那有些难。”</P>

宋朝的诀窍?</P>

宋朝的确有诀窍,算是逼出来的诀窍,不收商税……根本活不下去了。</P>

为此,商税便是多了。</P>

秦钟简言道之,国朝的许多制度都是承自前明,而前明的许多制度……略有奇异。</P>

前明的商税就很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