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翰林三人(2 / 2)

昨儿还下了一天,今儿倒是不怎么下了,却是……愈发森寒了,身上穿了一件又一件。</P>

老母和妻女若来京城,春夏还无碍,秋冬就要受罪了,尤其老母的年岁也大了,若然有碍,自己的罪过。</P>

妻女也是一样。</P>

还有一则……离开老家,没有田亩在身边,没有织机在身边,一应用度还要重新才买。</P>

需要花费不少的钱粮。</P>

而自己的俸禄……倒是可以养活一家人,只是……会稍稍紧迫了一些。</P>

待在老家那边,有田亩在身边,有织机在身边,妻子还可以时而网鱼……。</P>

再加上自己寄回去的俸禄银子。</P>

老母和妻女她们还可以过得更好一些。</P>

是以,她们不来京城,对她们更好一些。</P>

鲸卿!</P>

家境是富裕的。</P>

倘若将来去外放为官了,除非是一些极其偏远的苦寒之地,不然……家人跟在身边也是不难的。</P>

吃穿用度,都不需要怎么操心。</P>

天候之故,似乎也不需要担心,能够在京城待的习惯,天下间许多地方都可以适应。</P>

……</P>

嗯。</P>

也许,也会和一些亲朋好友远离,终究……还有家人在身边,难得的慰藉。</P>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P>

“文清兄,忠岳兄,你们都已经体验年关异乡的感觉,我若是不亲自体会一下,是否……有些可惜?”</P>

“……”</P>

秦钟悦然。</P>

语落,举起手中杯盏一礼,轻呷两口。</P>

先前下江南,年关的时候,和老爹一处,倒也不为异象孤独,将来要体验一下?</P>

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P>

期待?</P>

不好说。</P>

不期待?</P>

同样不好说。</P>

“鲸卿妙语,诗词佳句不绝。”</P>

“年前一首《浣溪沙》,我诵读之时,多心神怅然,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P>

“过往诸多寻常事,如今已然难再有!”</P>

“……”</P>

刘东武有感一叹。</P>

“《浣溪沙》!”</P>

“极好的诗词,素知鲸卿你的诗词之才上等,只是做的不为多。”</P>

“年前的报纸上,纪春帆、李乐山他们一些人的诗词刻印不少。”</P>

“我读之,能入心三分者,唯有鲸卿你的这首《浣溪沙》了。”</P>

“我父早去,母亲又老了,真怕……。”</P>

“唉。”</P>

“希望翰林院的日子早些过去,我也能早些回家看一看老母。”</P>

“……”</P>

淳峰深深颔首。</P>

那首词……是鲸卿年前所作,临近年关,却是一首甚为伤感的诗词。</P>

读之。</P>

自己都忍不住想起过往许多事,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记忆不为多。</P>

老母如今年岁又过了花甲。</P>

幸而,身子还算好。</P>

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京城和福建很远,一次书信往来都得一两个月以上。</P>

真真想念。</P>

“忠岳兄。”</P>

“宽心,你举业有成,入翰林院,长者知晓,也当欢喜。”</P>

“待一二年,不为难!”</P>

刘东武轻声道。</P>

自己比淳峰好一些,妻儿都在身边,父母也都在,唯有父亲在外为官,见的也不多。</P>

“我无碍的。”</P>

“无需担心,只是有感罢了。”</P>

“……”</P>

淳峰举起手中的茶盏,于身边的二人笑语看过去。</P>

“说起诗词一道。”</P>

“年前的报纸上,纪春帆和李乐山他们的确多扬名。”</P>

“尤其是纪春帆,因……尚不是正式官员的缘故,性情更为洒脱不羁了。”</P>

“留下许多诗篇,报纸上每日都有刻印,估计得有数十首。”</P>

“李乐山相对少一些,但……只要喝酒喝多了,做的也不少。”</P>

“二人……都喜欢作诗,性情略不一样。”</P>

“纪春帆多喜欢在青楼、酒肆之中停留,同友人、歌姬抚琴听曲,作诗填曲!”</P>

“李乐山则出入高门贵府比较多。”</P>

“尤其是诚王府,有闻……诚王殿下对李乐山多看重,诸多赏赐落下。”</P>

“甚至于还愿意为李乐山说媒,言李乐山可尚公主!”</P>

“……”</P>

“……”</P>

没有在那首《浣溪沙》的诗词话题上停留,那首词多伤感,如今是大年初二,当说一些好玩有趣的。</P>

至于翰林院的差事。</P>

大年初二,无需理会那些。</P>

握着手中的杯盏,刘东武话锋一转,落在另外一事上,因有些好奇,便是记下了。</P>

而今,也算做一个谈资。</P>

诗词一道,他们这一次的恩科会试中,惊才绝艳之人不少,鲸卿自然是其中之一。</P>

眼下的京城,若论诗词一道更为名声响亮者,纪春帆纪三绝和李乐山绝对位列其中。</P>

二人名气如此,关于二人的事情也传出许多。</P>

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