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安排关西卫(2 / 2)

朱佑极连忙接过玉玺,仔细看了看,的确是蒙古玉玺,底座刻着蒙古文,这应该是成吉思汗的玉玺。</P>

“主子,奴婢查过文献,这个蒙古玉玺,曾经宣宗朝和英宗朝蒙古瓦剌都曾经敬献过。</P>

宣德皇帝认为大明乃是正统,没有玉玺大明一样稳坐江山,所以并没有收下玉玺反而退了回去。</P>

而到了正统皇帝时,瓦剌又敬献了一次,但正统皇帝又拒绝了。</P>

认为宣德皇帝都不收他也不敢收,于是瓦剌见大明都不收,就再也没有敬献过了!”</P>

梁芳之所以说出来,也是为了提醒朱佑极,他是英宗皇帝的子孙后代,英宗与宣宗都不收,他也不好收。</P>

而朱佑极却不在乎这些,微笑着解释道:“你们不明白这蒙古玉玺的重要性,那宣宗不收是因为自信,而英宗不收是因为孝顺。</P>

但本宫不在乎这些虚的,这个玉玺对于大明来说的确作用不大,但对蒙古作用大,如果到了蒙古手中,蒙古将再次稳固。</P>

但这玩意历代蒙古大汗,可是对其垂涎欲滴呀,既然这次到了本宫手中,蒙古人就别想再要回去了!”</P>

身为后世之人,朱佑极明白这个玉玺对蒙古的意义。</P>

它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是蒙古历代大汗追寻的宝物。</P>

在审视了马永成的奏本后,朱佑极更加明白了这个玉玺的重要性。</P>

他决定保留这个玉玺,作为大明与蒙古交锋的王牌。</P>

许宁的命运、蒙古玉玺的去留,一切都在朱佑极的手中交织。</P>

朱佑极随即看了看马永成的奏本,这才得知这玉玺的底座,刻着的是:</P>

“凭借长生天的力量,大蒙古大汗的圣旨所到之处,所有的臣民必须敬之畏之!”</P>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年的成吉思汗野心是多么的大,但可惜他的后代守不住家业。</P>

陕西的关西卫,一直是大明的隐患。但既然如此,为何不借此机会搅乱局势,待局势混沌之时,大明再出面收拾残局呢?</P>

大明自建国以来,一直重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对西北的经营则相对忽视。</P>

如今,我们可以借助努温答失里等人的野心,来实现一些事情。</P>

然而,忠顺王之位,朱佑极却并不会轻易给予。</P>

在朱佑极的手中,王位基本别想了,而是让人们自己慢慢提升。</P>

“那就这样,关西卫设立指挥使一职,正五品,统领整个关西卫。</P>

努温答失里将出任首位指挥使,受陕西总兵府节制。</P>

让伯都王和罕慎担任副指挥使。</P>

克舍、阿沙、阿力古等其余人为千总,</P>

其他各卫首领也均为千总。</P>

如有不服者,陕西总兵可出兵讨伐!”</P>

朱佑极给出了机会,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要看他们自己了。</P>

对于关西卫,朱佑极早就心生不满。这一群毫无功绩的蛮夷之人,竟敢索要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