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视着朝堂上那些一脸凝重的大臣们。</P>
缓缓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于当前的辽东局势,可有良策应对?”</P>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眉头紧锁。</P>
沉声奏道:“陛下,臣认为。</P>
陕西总兵陈钺应当严守防线。</P>
不可轻举妄动。</P>
而辽东之地,却需我们主动出击。</P>
狠狠打击蒙古人的嚣张气焰。</P>
伏羌侯毛忠将军,身为北军左都督,威望卓着,骑射精湛,正可担此重任。</P>
领兵出征,必定能大获全胜!”</P>
他的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王越便站起身来,皱着眉反驳道:“刘大人。</P>
驱逐蒙古军固然重要。</P>
但也不必劳烦左都督亲征吧?</P>
何况,朝中还有诸多大将可用!”</P>
刘大夏却不为所动,坚持道:“陛下。</P>
陕西那边我们已经有所布置。</P>
但辽东乃是大明门户。</P>
绝不能有丝毫闪失。</P>
有伏羌侯出马,定能扬我大明国威。</P>
振奋军心,臣恳请陛下恩准!”</P>
内阁次辅刘健也站出来支持刘大夏的观点,补充道:“陛下,伏羌侯毛忠将军出身骑兵世家,祖上为蒙古人。</P>
对于骑射之术有着深厚的造诣。</P>
此次出征,必定能发挥出其特长,歼灭来犯蒙古军,保卫边疆!”</P>
皇帝朱见深看着朝堂上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却有自己的盘算。</P>
他深知朝中权力斗争的复杂,今日这些大臣们突然一致推崇伏羌侯毛忠。</P>
背后必定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P>
他转而看向一旁默默站立的伏羌侯毛忠,问道:“老将军,你意下如何?</P>
是否愿意为朕分忧,领兵出征辽东?”</P>
毛忠闻言,立刻单膝跪地,拱手道:</P>
“陛下,臣虽年迈,但雄心犹在。</P>
愿为陛下分忧,领兵出征辽东。</P>
驱逐蒙古军,保卫辽东安宁!”</P>
皇帝朱见深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沉声道:“老将军忠勇可嘉。</P>
朕甚感欣慰。</P>
此次出征,若能凯旋而归。</P>
朕必定重重赏赐,封你为国公。</P>
以彰显你的不世功勋!”</P>
毛忠感激涕零,连连叩首道:</P>
“陛下隆恩,臣必将铭记在心。</P>
此次出征,臣必将死战到底。</P>
不胜绝不凯旋!”</P>
然而,太子朱佑极却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P>
但又说不出具体的原因。</P>
随后,朱佑极带着满心的敬意与激动,恭敬地向朱见深行礼,说道:“父皇。</P>
儿臣心怀感激。</P>
欲以笔墨表达对老将军的敬仰之情。</P>
特撰诗词一首,愿献予老将军!”</P>
皇帝朱见深听后,微笑着点了点头。</P>
目光中流露出对太子的赞许。</P>
他向一旁的怀恩示意,怀恩立即领会。</P>
招手示意内侍们将早已准备好的。</P>
笔墨纸砚恭敬地呈上前来。</P>
太子朱佑极接过笔墨,轻轻抚平宣纸,沉下心思,挥毫泼墨。</P>
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对老将军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P>
不多时。</P>
一首诗词便跃然纸上。</P>
朱佑极完成作品后,满怀自豪地将其呈给皇帝朱见深,说道:“父皇。</P>
儿臣已经完成了这首诗词,愿以此献给老将军,表达儿臣的感激与敬意!”</P>
皇帝朱见深接过诗词,细细品读起来。</P>
脸上的表情随着诗词的内容而不断变化,时而露出赞许的微笑。</P>
读完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P>
对太子朱佑极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P>
接着,他示意太监怀恩将诗词念出来。</P>
怀恩清了清嗓子。</P>
用洪亮而富有感情的声音念道:</P>
“老将北征气如虹,雁翎刀光映日红。</P>
山河震动风云变,日月高悬天地雄。</P>
穴中蝼蚁无处遁,铁骑纵横万里空。</P>
太平待诏归来日,解袍共饮庆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