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我就看看(1 / 2)

大唐一根棍 我叫王大宝 1304 字 11个月前

崔铉没想到大伯父将他带到了延康坊。</P>

延康坊隶属于长安县,位于京兆府所在的光德坊往南下一坊。</P>

崔家的马车进入延康坊后,最后停在西南隅的一所寺院门口。</P>

——西明寺</P>

这里原本是前隋权臣杨素的宅子,贞观年间被唐太宗赏赐给魏王泰做府邸。唐高宗时孝敬太子李弘大病初愈,高宗皇帝一高兴,便把这处旧宅改成寺院为太子李弘积福,此后便有了西明寺。</P>

西明寺很大,占了延康坊四分之一的土地。</P>

崔铉一下车便开始迷糊,他不明白大伯父为何要带他来寺院。</P>

西明寺分十院,有房屋四千余间,建筑风格气象万千、蔚为壮观。</P>

崔铉跟随崔元式一路穿亭过院,最后来到一个叫五明院的院落。</P>

门口的小沙弥见到他俩,双手合十打了佛礼。</P>

“崔施主。”</P>

“慧远先生在里面吗?”</P>

“先生在见客,两位施主可以到前面广善亭暂等。”</P>

小沙弥用手指了指左前方二十丈外的一处凉亭。</P>

“慧远先生在见何人?”崔元式问。</P>

“资圣寺的知玄法师和日本僧人圆仁。近日长安寺院多不太平,二位法师想暂离长安,去五台山避祸,临行前最后来求教佛法。”</P>

崔铉虽不信佛,却也听过知玄法师大名。</P>

知玄法师,俗姓陈,是当世十位大德中最年轻的一位。</P>

其五岁时写诗《五岁咏花》:</P>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P>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P>

七岁悟《涅盘经》。</P>

十三岁受前宰相杜元颖之邀在西蜀大慈寺讲法,据传缁素人众日计万,皆赞叹不已,谓之“陈菩萨”。</P>

崔铉估算一下, 这位大德现在应该也只有二十余岁,真乃佛门奇才。</P>

他听说前几个月仇士良未逝世时,知玄法师委托仇士良给皇帝转呈过一份万言书,劝谏陛下不该重道抑佛,强迫僧尼还俗。</P>

书中直言神仙羽化乃山林匹夫独善之身的逃避方式,非帝王所宜尚之。</P>

还附了一首《祝尧诗》。</P>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P>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P>

诗意求长寿修仙没用,只有开创尧帝之功业,才有可能享受尧帝之寿命。</P>

据说李炎认为“未必求仙便得仙”一句是在讥讽他,碍于他的声名,最后也没把知玄怎样。</P>

崔铉此刻不禁有些好奇,慧远究竟是什么人,连知玄法师这样的大德都来求教。</P>

他一边暗暗犯嘀咕,一边跟崔元式站在门口等。</P>

此处没有阴凉,没一会俩人便被毒日头晒得额头冒汗,衣衫汗湿。</P>

他俩只好转去小沙弥指的广善亭纳凉。</P>

距离不到十丈时,崔铉就看到亭子里好像有人。</P>

等走到近前崔铉发现,亭子里的两人他全认识。</P>

一个是刘异。</P>

刘异正坐在亭子的石凳上津津有味地啃香瓜。</P>

他旁边的石桌上除了香瓜还有一盘炒瓜子。</P>

另一个人是崔氏二房八虎的老大,崔琯。</P>

崔琯没跟刘异坐一块,他独自站在凉亭西侧的美人靠旁边。</P>

刘异见崔铉进来,笑嘻嘻地热情打招呼:</P>

“崔大官,万景楼一别,好多日不见,你没忘了我吧?”</P>

“万景楼?”崔元式狐疑。</P>

他家麒麟儿什么时候添了逛青楼的毛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