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为自律?(1 / 2)

姬唐 乔木兮有思 2319 字 11个月前

“那刘成又是何人?怎么没听说过?”

有人眼尖,看到一个名叫刘成的人赔率也不是很高,顿时惊讶道。

“刘成?这是哪个犄角嘎达冒出来的?以前怎么听到没听说过?”

刚才言之凿凿的那人却哑火了,最后只能无奈道:“这人我也没听说过,只是之前骑射几乎得了满分,要不是最后一箭偏了一分,恐怕会是第一个骑射科的满分。”

“平切此人在卷试时也得了九分的成绩。虽然在体能上只是及格,但其能力是母庸置疑的。这最后一科是战局推演和策论,以此人本事获得前十还是有可能的。”

随后摇了摇头:“只是可惜他的体能太拉分了,不然这前三也是能碰一碰的。”

随后众人又说道高崇文、阿史那道真、郭待封、陆耀宗、谢承祖,萧正等人,都是赞叹连连。就连他们都觉得此次大比简直群星闪耀。要是不出意外,将来这些人怕都是朝廷上的大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最后高台上的众人也是激烈连连,双方唇枪舌剑,在沙盘上顿时杀出了真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真正的战场上呢。

这时李世民也坐不住了,沙盘推演是他的主意,就是希望能找出拥有谋略的统帅之才。

虽然只是推演,但这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军事素养,甚至能看出他们的用兵方式和心性。一个急躁的人是万万不能当统兵大将的,不然那就是将士们的灾难!

不管这人其他科目如何出色,但性格上的缺陷才是致命的。特别是当李世民看到郭待封指挥己方士兵不顾伤亡攻城时,不着痕迹地摇了摇头。

郭待封他是知道的,郭孝恪二子,听说武艺不错,兵法也还行,在书院也算是较为出色的了。但今日看来这急躁的性子也是不改改,怕是不能大用了。

姬松也是摇了摇头,历史上就是因为此人急功近利,不服薛礼统帅,不听将令,这才导致大非川之败。虽然不能将所有责任全都推给他,但他却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当李世民来到萧正跟前时,当看到他规规矩矩地排兵布阵,面对敌方的攻击巍然不动时,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此人用兵稳重,或许进攻不足,但守城有余,心中已经浮现出他将来要去的地方。

高崇文,只见他指挥士兵从山间小道七喜对方后方,打的对手不得不回援,顿时手忙脚乱。但却因为对方在后方部署得当,他只能无功而返。

喜欢弄险,又是一个魏延式的人物,但却缺少了魏延的思虑周全。不过瑕不掩瑜,将来只要培养的当,性格再稳重一些,不难成为一个栋梁之才。

陆耀宗,江东陆氏子弟。

江东陆氏在三国魏晋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但近些年确实有些没落了。此人用名循规蹈矩,思虑周全,但缺乏决断,却是可惜了。

谢承祖,当看到此人的用兵后,李世民一愣。看着对方奇正相辅,用兵稳重时,看了姬松一眼。姬松却只是摇摇头示意此人和自己没关系!

“这是先祖东山手札上记载的用兵之法,当初臣曾送给子毅一份!”

这时谢廉上前小声说道。

他目光复杂地看了对方一眼,要是记得没错的话,此人应该还是自己的侄子辈。只是没想到江东谢氏竟然出了个如此人才。他虽然在关中领立关中谢氏,但对于江东谢氏却满是复杂。

有怨恨,有失望,更有期许!

当年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当初欺辱自己一家的那位早已作古,听说后来凄惨非常。

能看到老家的人才,他也是高兴不已,谢氏兴旺指日可待啊!

随后又看了几人的推演,有满意的,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其中倒是让他有不少意外,有几人更是令他惊艳不已!

时间很快过去,当时间到了之后,李绩敲响铜锣。

当铜锣响起,众人才从推演中回过神来。有人早早打败对方,有人大战数百回合后险险胜出,但也有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时间到了之后还在相互焦灼!

“时间到,休息半个时辰后开始最后一轮比试!”

“诸位先行下去歇息吧!”

当众人离去,李世民也带着众人来到后面的大帐中。

“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天下英才何其多也。谁能想到一次全国选兵之举,竟然出现如此多的人才,倒是朕以前狭隘了。”

他确实被惊讶到了,虽然九成九都不值一提,但就算剩下的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中更是有数十人可为统兵大将,这让他意外非常!

“何止是陛下,臣等也没想到竟然会涌现出如此多的人才啊!”

众人也是汗颜不已,以前倒是小瞧天下英豪了。

房玄龄苦笑道:“如此看来大唐的选材方法还是存在一些漏洞,不光是武将选拔,这让臣不得不忧心文官的选拔啊!”

“武将选拔都选出如此多的人才,那要是文官选拔效彷呢?会不会也涌现出一些大才?”

李世民一愣,但随即摇了摇头道:“相比于文官,武将的选拔制度才是大问题。武将之才平时显露不出,就好比潜龙在渊,只有涨潮之时才能一飞冲天。”

“而此次的选兵就是他们的机会!”

他想了下,随即说道:“不过玄龄说的也对,不使人才埋没,确实需要重新制定选官制度,此事后面再议吧!”

“陛下,臣建议科举制度已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臣建议大办学堂,从县一级逐渐向乡镇普及。”

“并且在不动摇大唐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大量减免读书费用和成本,使更多的人读书明理。然后明确升学制度,和考核制度。”

“暂且可分为乡镇蒙学,州县扩展学业,在道一级设立大型书院,然后经过考核后,进入皇家书院,或者国子监就学。”

“落实实践制度,凡是选官之后,必须有一到三年的实习实践,让其了解大唐的运作和制度,不然一旦选官就去地方上治理,极有可能手忙脚乱,不知所云,从而将权利下放到州县小吏手中。”

杜如晦直接指出当下文官选官的不足,并且给出建议。并且听来更加规范和有效!

“克明此言大善!”

李世民闻言大喜,越想越觉得此法行之有效,高兴道:“那这件事就麻烦你和玄龄了,正好你们也休养了一段时间,既然不愿再入朝堂,那就平时给朕试漏补缺。”

看到两人想要拒绝,他大袖一挥,霸气道:“不必多言,此事就这么定了!”

完全不给两人反驳的机会!

房杜二人相视苦笑,没想到盘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早知道就不说话了。好不容易退出朝堂这个漩涡,现在又给进去了。

不过他们知道,要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还是会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