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273、论盐(2 / 2)

盐引,宋以后历代政府印制、颁发的支取及运销食盐之凭证。亦为政府及盐商垄断食盐产销之依据。

宋初行折中法,销盐凭证称“交引”。庆历八年(1048)改行钞法,遂称“盐钞”。政和三年(1113)蔡京改行引法,始称“盐引”。

金代行钞引法,各盐司分别以袋、席、石为单位,若干袋、席、石为一套,套以盐钞为凭证,袋、席、石以盐引为凭证。销盐时必须钞、引、公据(盐司证明)三者俱备。

元代统一制度,以四百斤为一袋,废盐钞,只保留盐引,每袋一引。商人向盐运司(或户部)纳钱钞,换取盐引,再到盐场(或盐仓)领盐,转运各地。销售时商人必须先将盐引送交地方官府检验,才能发卖。盐卖出后五天之内将盐引上交地方官府注销。

盐引由户部印造,设局发卖,上面注明商人姓名和指定交盐的盐场(或盐仓)。私造盐引要判处死刑,抄没家产。

明代由内府镌铸铜版印刷,颁发盐运司。商人纳粮边卫,从边卫领取,再赴盐场支盐。后改为纳银,纳银后从盐司领取。

清代由户部宝泉局用铜版统一印刷,由各地盐务官员或转运司赴部领取,再发引、收课于盐商。

清代盐引有多种名目:从每引包括盐斤数量上分为大引和小引;从运销途程上分为水引和陆引;从定量配销上分为正引和余引;从行销方式上分为肩引和住引;从发引时间上分为新引和旧引;从途程远近、纳课轻重上又分为纲引和食引等。

盐商领引纳课,沿途盐卡凭引盘查收税。盐商按盐引指定之引地(又称引岸),即专卖区)行销。引盐销完后,将残引上缴官府,查验注销。

盐引是前世宋代以后出现的食盐专卖制度。大成是唐代后期历史发生了偏移以后才出现的朝代,哪里有这样的政策?

所以,当初苏澜跟老爷子提出盐引制度时,老爷子惊骇不已。因为盐引制度过于重大,所以还是决定由老爷子讲解比较好。若是出自苏澜之口,只怕吓坏一大批人!不过,有关盐引的制度却由苏澜执笔完成。

见杜诚眼神兴奋又有些迷惘,老爷子仔细讲了盐引制度。末了道:“如此,盐商还没有开始卖盐,盐税已经缴纳给朝廷了!”

杜诚不禁感慨,一粒盐花,真是关系到国家大局的方方面面!而且,说是让大家谈判说条件,不料他们却为朝廷出谋划策、化解疑难。因而更加敬佩。

杜诚热切地望着老爷子,还想听他的高见。老爷子道:“容我再想想。”

杜诚转而问刘希:“知府大人,您有何想法?”

刘希犹豫片刻:“澜儿在殿州创建这么大一个晒盐场,前无古人,开天辟地,那是我们殿州的光荣,百姓的福祉!说实话,澜儿在建立盐场和晒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都是殿州父老资助。我们殿州地处大成东南海疆,自古土地贫瘠,又有暴风等自然灾害,还有倭寇、海盗袭扰,真是太穷困了!不然,堆福污泥滩几十年都没有办法彻底整治!”

绕了一大圈,刘希终于道:“我想请皇上看在殿州百姓的份上,给殿州减免一些赋税。或者,将盐税抽一点补偿给我们!”

杜诚笑了:“知府大人一心为公,这些想法都是应有之意!再说,鸟尚反哺,何况人哉!”

刘希长吁了一口气。

杜诚又问道:“将军,您有什么建言?”

苏瑞尚道:“我是一个武人,盐的事情,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只想说两点,一是,金银滩将来是朝廷的聚宝盆,必得严防倭寇、海盗袭扰,所以海军也好,特战队也好,都得加强巡视,势必要做到铜墙铁壁一般!”

“将军大公无私!”杜诚赞道。

“还有,我有一个预见,也是担心吧!”苏瑞尚皱眉道,“据我所知,大成每年有一亿五千万斤的食盐缺口,开国百年来,都是去西戎购买青盐。西戎据此索要大成的铁器、粮食、药材、瓷器、丝绸等抵扣,折算起来,每斤早就超过二百文,好不容易收到的盐税几乎都贴了进去;有时他们甚至还提出女人、领土等无理要求……如今我们大成有了孩儿面,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海盐场,如此,我们对西戎的依赖渐渐减少,甚至没有了依赖。西戎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他们肯定会因为海盐的事情,找我们大成的麻烦,说不定还会因为海盐发动战争!但是我们也不怕,既然避免不了,那就索性一战!跟西戎一较高低,万死莫辞,从此不受他们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