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明(1 / 2)

灵将之说 媱与雅 2533 字 4个月前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横击匈奴,洗刷北方游牧民族多年来屡次侵略攻占汉朝国土的耻辱,汉武帝在大胜之后说出这样的话,在北方匈奴人面前树立起来了匈奴的脊梁和大汉的威严。

我国古代王朝众多,有盛世,也有衰落,即便强如汉唐也免不了走向没落,每一个朝代都有开国雄主,也有无能昏庸之辈,甚至也不乏胆小如鼠的皇帝。

历史上曾有一个朝代,也许在世人的眼中,并没有多么强盛,但有一点却不得不值得所有后世之人推崇。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

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勋。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

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

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1398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朱棣。

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朱棣在获得皇帝尊位之后,决心从南京迁都到BJ,一方面是因为南京城因为朱棣起兵“清君侧”,使得南京城再不复往日繁华,反而呈现一片萧条破落的景象。

另一方面是因为北方关外有蒙古、满清等诸多势力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趁大明王朝不备而一起攻打明朝。

为了国家稳定和坚定抵御外敌于国门之外的信念,永乐大帝毅然决然的决定迁都北京,以京都来固守国门,抵御外敌使得敌人不敢随意进犯。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永乐大帝贵为皇帝,身系一国之命脉,却不顾个人安危,坚决迁都,为大明王朝的将士做出楷模,大明皇帝的民族气节由此可见。

而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使节北上鞑靼,要求“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可不知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杀了明使,此举使得朱棣龙颜大怒,声称“逆命者歼除之”。

随后派遣淇国公丘福率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可惜由于丘福用兵不当、贪功冒进,明军大败。

朱棣得知后再次大怒,决定亲征鞑靼。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领五十五万大军北伐鞑靼,三个月后于斡难河畔大破鞑靼军队,鞑靼大汗本雅失里仅仅率领七骑逃出了包围。

随后明军又在兴安岭击败鞑靼太师阿鲁台军,阿鲁台不久后归降明朝,朱棣封其为和宁王,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朱棣大获全胜。

史载次凌霄峰,登绝顶。望漠北顾胡广等曰:“元盛时,此皆民居。今万里萧条,尚敢倔强,果何所恃哉!”进次玄石坡,制铭勒于立马峰之石,铭曰:“惟日月明,惟天地寿。玄石勒铭,与之悠久。”上亲率铁骑败之,次擒胡山,勒铭曰:“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又次清流泉,勒铭曰:“于铄六师,用歼丑虏;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朱棣第一次亲征过后,瓦剌势力不断扩大,阻遏了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还企图控制鞑靼。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亲征漠北,三个月后,明军与瓦剌军队对峙山头,朱棣派兵向瓦剌首领马哈木挑战,马哈木随之派骑兵冲下山坡应战,明军也不废话,直接火力压制,蒙古骑兵被明军的神机铳炮通通射回,只得聚集在山顶。

到了傍晚,朱棣命数百骑兵趁着夜色向瓦剌阵地冲锋,火铳在后进行火力压制,这一战瓦剌大败,史称“忽兰忽失温之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步、骑、炮多兵种首次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