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P>
商容和文武百官都看得清楚。</P>
从殷郊身上腾起的浩然正气是一本医书的模样。</P>
隐约间,一股杏林奇香,氤氲天地间,让文武百官,以及整个朝歌城百姓都精神一振。</P>
老丞相击掌大笑,道:“我大商数年内,势必会出一个证医道者。”</P>
闻仲也欣慰地道:“自大王当年在金鸡岭城立医道,除瘟疫以来。”</P>
“我大商医者的数量每年都有翻倍,然而除了大王以外,尚没有证医道者。”</P>
“看来,太子殿下证得医道,只是时间问题了。”</P>
他话音刚落。</P>
就见到农科会场中,也有一道浩然正气腾起。</P>
那浩然正气凝聚成光,光芒中,有一株一丈长,粗壮有力的禾株。</P>
商容一怔,随后又是大喜,道:“是洪殿下!”</P>
“看来,农道也后继有人了。”</P>
地皇神农氏,也是证得农道,然而自神农之后,再无可证农道者。</P>
现在,商容无比自信。</P>
“殷洪殿下必然可证农道!”</P>
老丞相激动地向着社稷宫的方向一礼,道:</P>
“大王,老臣终不负大王所托,太子殿下和洪殿下都已成材。”</P>
“两位殿下,也必然会成为我人族第一个受大王敕封的神明。”</P>
“此乃我大商之福,我人族之福。”</P>
闻仲斜眼看着几乎要老泪纵横的商容,淡淡道:</P>
“商相,你只是在两位殿下小时候,教导他们识字罢了,而且还是古字。”</P>
“大王统一天下文字后,所立新文字,乃是大王亲授两位殿下。”</P>
“太子学医,洪殿下学农,也都是大王亲自教导。”</P>
“两位殿下武技,功法则由老夫所授。”</P>
“两位殿下成才,与商相你何干?”</P>
商容双眼一瞪,颔下白须无风而动,大喝一声道:</P>
“闻仲老匹夫,老夫和你拼了!”</P>
文武百官瞬间极为默契地扭过头去。</P>
他们就当什么都不知道。</P>
刚刚来到会场的赵公明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不由得一抽。</P>
“自从大王推出大商影剧之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四海八荒的道友。”</P>
“还有这朝歌满朝文武啊。”</P>
“贫道记得,当初大王在九间殿说过,这叫……”</P>
“放飞自我?”</P>
赵公明看向社稷宫,低声喃喃道:</P>
“大王,你如此安排,定然有其道理。”</P>
社稷宫中。</P>
帝辛对于朝歌城中发生的一切,全都了然于心。</P>
有蒸蒸日上的大商国运支持,他炼化九鼎时,依然可以关注大商的一切变化。</P>
此时,整个大商帝畿中发生的一切,他都知道。</P>
赵公明的话,他当然也听得清楚。</P>
他不由得眼角微微一跳,道:</P>
“老太师和老丞相是不是受到影响,孤不知道。”</P>
“但放飞自我是有的,而且相当严重。”</P>
他看了一眼商容,心中推演一番,发现老丞相已经十八日没有休息过了。</P>
任何凡人都不可能坚持得住,有浩然正气护体的大儒也不行。</P>
“没日没夜的工作,从不休息,莫非商容也参悟了某种大道?”</P>
“难道是怨种记忆里的工作大道?”</P>
“不管他了。”</P>
“当务之急,还是炼化兖州鼎。”</P>
他看向兖州鼎,只见上面的铜锈已经消去三成。</P>
不断灌入兖州鼎的国运中,越来越多的浩然正气加入其中。</P>
这些浩然正气,全都来自这一次参加科考的学子。</P>
帝辛满意地轻轻点头,道:</P>
“不错,科举可以为大商创造出更多的人才。”</P>
“更多的人才就意味着国运的增长。”</P>
“而这一切,又会反哺到九鼎上。”</P>
“看来,兖州鼎会因为这一次科举考试,提前一个月完成炼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