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完了,这么来看,苏轼再有才也没用了。”</P>
众人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P>
在这样的政治之下,这已经不是苏轼狂不狂,傲不傲的问题。</P>
“江宁老师,后来呢?”</P>
众人切急的问道。</P>
虽然有一些对于历史熟知的。</P>
或者说。</P>
这两天,不少人恶补了一些关于苏轼的历史。</P>
但史料对于苏轼介绍的太少,而且更多的也是恶评。</P>
至于为什么?</P>
太多原因了。</P>
不是生前为恶,死后就会恶评。</P>
也不是生前为好,死后就能得到好评。</P>
范仲淹向仁宗为刘太后求情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史官也得按皇家的意思去写史书。</P>
也正是这一个原因。</P>
大家对于乌台诗案并没有太多的认知。</P>
哪怕知道。</P>
后面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但具体这个过程怎么样,众人也并不是很清楚。</P>
“乌台诗案影响很大,当时神宗一度想处死苏轼。与之同时,营救苏轼的也有很多。比如旧党的一些元老,如司马光他们。但司马光原本就是旧党的领导,当时的神宗对于司马光他们并不是特别信任。所以这一些旧党元老虽然求情,但并没有多少用。”</P>
“随后那就是当时的宰相吴充出来为苏轼求请,因为王安石被罢相了,所以吴充当时是为宰相。吴充与王安石交好,他的儿子还娶了王安石的长女。神宗对于吴充也比较信任,他觉得吴充这个人即不偏袒新党,也不为旧党说好话,比较中立,所以就任他为相。吴充说,陛下一直推崇尧舜,不喜曹操。可是曹操都能容下许多质疑他的大臣,为何陛下不能容下苏轼呢?”</P>
“除了吴充之外,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她闻苏轼才华,亦为苏轼求情。并对神宗说,当年仁宗对嫔妃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两人,就是苏轼两兄弟,你这样杀了他,真的好吗?”</P>
“还有一位官员,叫做章惇。他其实是新党代表人物,他从地方刚刚回到京城,知道苏轼犯了事之后,第一时间就向神宗求情,希望对苏轼从轻发落。”</P>
“还有参与审案的大理寺和审刑院,也倾向于轻判苏轼。”</P>
“当然,更不用说苏轼的弟弟苏辙了,苏辙上书,直接就以他的官职抵消哥哥苏轼的过失。”</P>
乌台诗案不仅是一场对于苏轼的案子。</P>
同时。</P>
这一场案子,一系列重大人物却是先后登场。</P>
众人想都没有想到。</P>
苏轼所犯的案件,竟然让一系列幕后大佬都跟着为他求情。</P>
“乖乖,这大局面啊。”</P>
“嗯,旧党的人为苏轼求情,中立的人为苏轼求情,连新党的人都为苏轼求情。”</P>
“不只啊,连太皇太后都为苏轼求情。”</P>
“哈哈哈,连刽子手都为苏轼求情啊。”</P>
“哥,那是审判官员,哪里是刽子手。”</P>
“一样意思。”</P>
“不过更让人感动的是弟弟苏辙,竟然以自己官职抵消苏轼过失。难怪墨水这么喜欢苏辙,有这样的弟弟,一辈子都值了。”</P>
乌台诗案让一众粉丝叹为观止。</P>
同时他们也更一次佩服苏轼。</P>
虽然苏轼确实有些狂,确实有些傲,甚至是确实用他的诗词讽刺了朝廷。</P>
但……</P>
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位百年天才,又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求情者。</P>
……</P>
“江宁老师,那苏轼被杀了吗?”</P>
“我去……”</P>
江宁泪流满面:“墨水不是说了嘛,最终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好像,史书上也有记载。”</P>
“是是是,我们脑袋短路了,确实有记载。不过,这么多人求情,神宗是心软了吗?”</P>
“并没有。”</P>
江宁摇头:“尽管这么多人求情,但神宗还是无比的犹豫。”</P>
“但另一边,在大牢里的苏轼却感觉命不久矣。当时,他与来送饭的儿子约定,平时只要送一些菜肉就可以。如果有什么不测,那就送鱼。结果,那天儿子托亲戚给苏轼送饭。亲戚不知道苏轼的约定,就在饭菜里面送了鱼。苏轼一看鱼,他便知道自己要死了。临死之前,他便写了一封信给弟子苏辙,并交待后事。信里面有一首诗,他是这样写的:”</P>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P>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P>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P>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P>
这首诗其实也很简单。</P>
说的是。</P>
这一切只怪自己。</P>
只是虽然自己不惧生死,但家里却还有妻儿十来口人。</P>
同时以后与弟弟再也不能够相见。</P>
但哪怕如此。</P>
苏轼也希望。</P>
如果死后,还能够与弟弟结为生生世世的兄弟。</P>
这就是最后这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P>
最后一句一出,一众粉丝眼框不由得一湿。</P>
“尼玛……不要这么感人好不好。”</P>
“弟弟用自己官职想保哥哥,哥哥临死之前想到的也还是弟弟。”</P>
“是啊,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弟弟是一个好弟弟,哥哥同样也是一个好哥哥。”</P>
众人情不自禁的擦了擦眼泪。</P>
江宁也是无比的感慨。</P>
这两兄弟的情义,几千年来也没谁了。</P>
“神宗后来得知了苏轼写的信,看到苏轼与苏辙两兄弟的感情,一时也有一些被触动了。只是神宗推行变法的势头不容有失,神宗仍是犹豫不定。而就在这时,此前被罢相的王安石,闻知苏轼即将处斩,亦是上书为苏轼求情。在众人共同的努力之下,苏轼入狱一百多天之后,免遭了杀身之祸。”</P>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P>
原本我们以为的两个冤家,似乎并没有那么希望对方死去。</P>
正如王安石与苏轼。</P>
虽然苏轼一直都在讽刺王安石变法。</P>
虽然王安石一直都想将苏轼贬到地方,远离权利中心。</P>
但两人私人之间其实没有任何一点仇恨。</P>
至此。</P>
在王安石的出面之下,乌台诗案就此结束。</P>
苏轼也在此案当中,被贬到了黄州。</P>
并在黄州。</P>
开启了他的东坡岁月。</P>
是的。</P>
苏轼与苏东坡,不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