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是的,学了这部兵法,你就是可以一(1 / 2)

“伯灵兄,您就别打击我了。”</P>

一边的田忌垂头丧气的说道:“我与大王实力相差很大,每次都输。”</P>

孙膑却说道:“子期兄,这得看如何比。其实呢,我观察了一下。以您的御马之术,并不比大王差。您之所以输,只是因为您的马匹稍稍不如大王的神速。”</P>

“这就是关键啊。”</P>

田忌感慨的说道:“就是因为我的马没有大王的好,所以,我才会输。”</P>

但孙膑却再次摇头:“没有大王的马好,也未必会输。子期兄,您按我做的,我保证这一次赛马,您必赢。”</P>

“真的?”</P>

田忌将信将疑,但还是听信了孙膑的建议。</P>

随后。</P>

田忌便与齐威王再一次比试赛马。</P>

结果。</P>

这一次真的如孙膑所说,田忌赢了。</P>

齐威王很是奇怪。</P>

他也感到疑惑,因为数次赛马,田忌都输给了自己。</P>

怎么这次,田忌竟然赢了。</P>

为了弄清楚原因,齐威王就找到田忌。</P>

田忌也是向齐威王禀告说道,我也不太清楚。</P>

齐威王更是奇怪了。</P>

这时田忌便向齐威王推荐了孙膑。</P>

说这是孙膑兄给他出的计策。</P>

齐威王便问孙膑,说:“你是如何让田忌赢了我?”</P>

孙膑便说道:“大王,之前您与田将军赛马,都是以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下,下等马对下等马。子期兄此前也认为,他要赢您,自然也应该是拿最好的马与您最好的马相比。拿中等马与您的中等马相比,再拿最差的马与您最差的比。这就造成了,不管伯灵兄怎么比,伯灵兄都会输。”</P>

“可是,我们换一个思路。我让伯灵兄将下等马与您的上等马相比,拿伯灵兄的上等马与大王您的中等马相比。再拿伯灵兄的中等马,与您的下等马相比。如此,伯灵兄就取得了这一次赛马的胜利。”</P>

在孙膑的解释之后,齐威王恍然大悟。</P>

同时。</P>

孙膑也向齐威王讲述了兵法上的道理。</P>

他认为。</P>

其实赛马与打仗也是一样。</P>

如果这放到战场上,用这样的策略,同样可以改变战局。</P>

与孙膑一番交谈之后,齐威王大喜。</P>

原本他还以为孙膑只是一普通人,更何况他双腿已断,脸上还刺了字,并不想重用他。</P>

可现在齐威王却是发现,孙膑的兵法竟然如此了得。</P>

从此,齐威王便开始重用孙膑,也时常向孙膑请教兵法。</P>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P>

卫国的同盟国魏国,便出兵占领了赵国的邯郸。</P>

赵国派使者出使齐国,希望能得到齐国的帮助。</P>

齐威王召集一众大臣商议,该如何应付。</P>

舞台上。</P>

齐威王寻问着一众大臣。</P>

相国邹忌反对出兵相救赵国,并认为,魏国是当时战国七雄里面最强大的一位,得罪魏国并不明智。</P>

田忌则主张相救赵国,认为,魏国实力很强,一但他打败赵国,那么对于齐国的威胁将更大。</P>

齐国之所以一段时间比较平稳,那就是因为魏国的边上有赵国对魏国进行牵制。</P>

一但赵国衰落,那么齐国则危矣。</P>

最终。</P>

齐威王听从了田忌的建议,派兵去救赵国。</P>

“将军,这一次与魏军做战,你有什么策略?”</P>

田忌这一次带兵是为出征的大将,孙膑因为之前得到齐威王重用,是为军师。</P>

田忌的想法是,一到赵国附近,他就派兵直接与魏国兵马作战,以解邯郸之围。</P>

但孙膑却说:“魏国兵强马壮,又有名将庞涓带兵,与他们直接开战,胜算并不是很大。哪怕就是胜了,自己这一边折损也非常大。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机攻打魏国大梁。”</P>

田忌一愣,说道:“我们这是解邯郸之围,怎么去打魏国都城了?”</P>

孙膑便说:“魏国派出主力攻打赵国,并将邯郸围困了许久。如此魏国都城必然空虚,一但我们进攻魏国大梁。那么魏国派往邯郸的兵马,必定会挥师救援。只要魏国一撤兵,赵国自然得救,这叫围魏救赵。”</P>

不得不说。</P>

孙膑的策略非常利害。</P>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策略,并改变了行军路线,直逼魏国大梁。</P>

魏国大将庞涓原本将邯郸围得水泄不通,虽然他收到消息,说是齐国派兵将来支援赵国。</P>

但庞涓却做出了应对的策略,认为,哪怕就是有齐国相助,他也不惧。</P>

可是。</P>

当他正等着齐国兵马与自己作战时。</P>

军报又传出,齐国兵马并没有往邯郸方向前来,而是直逼魏国都城大梁。</P>

魏惠王急发令诏,让庞涓救驾。</P>

另一方面。</P>

孙膑让田忌派出少部分部队与庞涓交战,并且主动向对方示弱,让庞涓认为齐国战力不行。</P>

果然。</P>

庞涓上当。</P>

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魏军天下无敌,另一方面亦认为齐国战斗力也就这样。</P>

为了第一时间保护大梁,庞涓便丢掉了辎重,以轻装急行军回救大梁。</P>

但他却不知道,此举正好中了孙膑之计。</P>

在庞涓丢掉辎重之后,孙膑却是让田忌在桂陵设伏。</P>

因为庞涓没有重型装备,攻击力下降严重。</P>

此战,田忌一举便将庞涓擒获。</P>

不过可惜。</P>

虽然桂林之战将庞涓给抓住了。</P>

但齐国并没有真正的进攻魏国都城大梁。</P>

另一方面,赵国邯郸仍然被魏军所围。</P>

次年。</P>

魏惠王调用韩国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再度为将。</P>

孙膑参与的第一场大战,就此结束。</P>

“可惜,没能彻底打败魏国。”</P>

“没啥可惜的,战国初期,魏国的魏武卒乃天下第一雄兵,别说是齐国了,秦国都被魏国暴揍。”</P>

“但这一战也展现了孙膑的实力,围魏救赵,如果不是齐国实力不如魏国。或者,齐国当真铁了心攻打魏国,魏国绝对死气大伤。”</P>

(</P>

“没办法,齐国不可能举全国之力攻打魏国。战国这么多国家,每消灭一国,其他国家都能得利。你把魏国打得惨不忍睹,正好其他国家坐收鱼利。再说,齐国这是救赵国,不是真要与魏国打。甚至,真要打,齐国也未必打得过魏国。一但魏国的部队从邯郸回来,与你正面较量,你也讨不到好处。”</P>

“但这也恰恰证明孙膑兵法的厉害,围魏救赵,直接就将魏国大将庞涓给抓了。这也给魏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哪怕后面魏国请韩国帮助,并将齐宋卫联军打败,但魏国最后仍然与赵国结盟。”</P>

“嗯,孙膑的兵法这是继承了孙子的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虽然孙膑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地步,但是,围魏救赵的策略,却是体现了这一兵法理论。”</P>

“这样的兵法理论,我怎么感觉好像可以用到现实。比如,放到其他国家的某些地方,说不定有奇效……”</P>

“嘘……不要乱说……”</P>

“嗯,我闭嘴,我啥也没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