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中国书法简史(上)(2 / 2)

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P>

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P>

汉魏和两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P>

汉魏时期有四位书圣,分别是张芝、钟繇、皇象和索靖,这些人当中,尤其以张芝的劲力与骨力最为突出,居诸贤之首。</P>

张芝:东汉时期着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第一座重要丰碑。</P>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张芝。</P>

张芝尤善章草,有“草圣鼻祖”之誉,在他的传世作品当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冠军帖》。</P>

钟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书法家,他对篆、隶、行、草多种书体兼工。</P>

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P>

他与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P>

皇象: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书法家,他善篆书、隶书、章草,尤以章草见长,其书法笔势沉着痛快,纵横自然。</P>

索靖:是张芝姊之孙,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P>

索靖在晋惠帝时期,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受封关内侯,曾官拜雁门太守、酒泉太守、征西大将军等职。</P>

汉魏时期的另一位着名书法家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擅长书法,其篆、隶绝世,尤以隶书成就最大。</P>

他的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穷灵尽妙。</P>

他研创的\"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P>

东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大高潮,以二王为代表。</P>

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P>

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集当时书法之大成,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P>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P>

王羲之所写的书法,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P>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对《兰亭序》特别痴狂,因此导致《兰亭序》的真迹随李世民陪葬于昭陵,造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幕悲剧。</P>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兰亭序》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他采用的是双钩填墨而成,所以从形态上更贴近于原帖。</P>

至今,冯承素的摹本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P>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四人书法造诣比冯承素更高,也都有《兰亭序》的摹本,但都属于临写,均带有自己的风格。</P>

其中以褚遂良的最有笔力,虞世南的最得意蕴,颜真卿的更有个性,另外,宋代的米芾和宋末元初的赵孟頫的摹本风神气韵皆足。</P>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P>

王献之是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P>

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也擅长绘画。</P>

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P>

他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P>

王献之善楷、行、草书,其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