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斗结束后,预计溪族和契丹都会遭受重创,再加上他们粮草匮乏,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只要这两个部族分崩离析,天津城便可高枕无忧,届时爱字营便能主动出击。</P>
“幽灵计划的第一步总算是大功告成,没想到李佑这次竟然帮了咱们这么大一个忙!”确实如此,房俊等人已然知晓与蛮族暗中勾结之人究竟是谁。</P>
“实在出人意料,李佑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情,但不得不说,这一回他干得相当漂亮,着实帮了我们一个大忙。”</P>
“是啊,凭借粮草让契丹和溪族展开一场激战,咱们未动一兵一卒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程处默满心欢喜,算计契丹和溪族,这可是一份不小的功绩。</P>
这般功勋来得太过容易,他不禁有些得意忘形起来。</P>
“溪族与契丹本就是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双方并无半点信任可言。再加上此前契丹遭遇袭击,而溪族却毫发无损,契丹人自然心生疑虑。”</P>
“溪族对于契丹人被袭一事同样心存狐疑,毕竟从地理位置来看,溪族距离天津城更近一些。”尉迟宝琳的神色略显亢奋,因为这一切都在他们先前的谋划之中。</P>
当初之所以避开前方的溪族,转而攻打契丹,正是为了挑起溪族和契丹之间的猜忌。而且两军一同南下,却又分兵而行,这便给了房俊可乘之机。</P>
缺乏互信的盟友如同定时炸弹一般,房俊巧妙地利用了双方之间的不信任,略施小计,便成功地引发了两族之间的战火。</P>
“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接下来就得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了。”房俊洞彻局势,普通士兵或许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契丹可汗和溪族可汗必定能够想通其中关节。</P>
不出所料,用不了多久,两族就会罢战休兵。届时,雍奴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P>
无论是出于颜面考虑还是其他原因,这两个部族都绝对不可能退兵,相反,他们一定会选择全面进攻。如此一来,天津城便陷入巨大危机之中,一场激烈无比的战斗必将爆发。</P>
“小三放心,待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天津城早已焕然一新。”尉迟宝琳信心满满地说道。经过这一战,他变得愈发自信。</P>
“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想办法再拖延一下时间。”房俊并未盲目乐观,契丹和溪族此番南侵,显然是破釜沉舟之举,捋大唐虎须本就是冒险行为。</P>
天津城固然坚固,但仍不足以确保万无一失,房俊需要等待援军抵达,唯有援军到来,方能确保真正的安全。</P>
长孙皇后身旁虽有三千禁军守护,但城墙长达五十里,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即便是在繁荣昌盛如大唐这般的时代,又能有几座呢?</P>
除了长安雒阳,放眼整个大唐帝国,也没剩下多少繁华都市。但长安却拥有数万大军,且都是关中地区的精锐之师。</P>
相比之下,雍奴这样的大城市又能有什么呢?守军不过寥寥三千禁卫军而已,即便他们都是精锐,房俊心里依旧有些发慌。</P>
\"小三,你有啥好担心的!\"程处默这时开口安慰道,\"在北方,那可是全民皆兵啊!一旦到了战时,老百姓都得协助守城呢。不管怎样,天津城起码能凑齐三万百姓吧。\"</P>
在封建王朝时期,征集百姓参与战争确实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尤其是在大唐,这种情况更是频繁发生。</P>
\"若是真要征召百姓去打仗,那咱们这些当兵的干脆自刎谢罪得了!要让老百姓上前线杀敌,还要我们这些军人干啥?\"房俊脑海中仍旧保留着后世的观念,他始终认为军队应该肩负起保护百姓安全的责任。</P>
如果军人无法保障民众的安全,那他们还不如回家种地去呢。</P>
但在大唐这种想法是很新颖的,大唐的军队有点像美帝的军队,只对皇帝负责,百姓的死活很少管。</P>
在他们的脑海深处,只存在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无条件地服从命令!这是他们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观念。</P>
而后世的军队则与之不同,它们源自于普通百姓之间,并最终回归到人民群众当中。这种独特的渊源使得军队与老百姓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亲密无间的联系。</P>
再加上后世所接受的全面教育体系影响下,军队对于老百姓更是怀着一份极其特殊且深厚的情感纽带。</P>
甚至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美国遭遇了地震灾害,其军队可能只会冷眼旁观;然而若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华夏大地之上,我们的军队必定会冲锋在救灾第一线。”或许有人会争辩称,这是因为美利坚合众国拥有更为专业化的救援队伍所致。</P>
但谁又能否认华夏难道就缺乏这样的专业力量呢?那么为何华夏依然坚持派遣军队前往灾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华夏的军队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子弟兵啊!</P>
当父母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如果身为子弟兵的他们选择袖手旁观、无动于衷,那还配得上被称作人民子弟兵吗?</P>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听闻此理后,不禁双双愣住,脸上流露出惊愕与震撼交织的神情。这个崭新的理念对于他俩来说无疑是初次听闻,但却如同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灵魂深处。</P>
“小三不愧是你,果然心怀百姓,之前我阿耶说你忠于的不是皇室而是百姓,我还不相信,现在看来,你的的确确是忠于百姓的。”</P>
尉迟宝琳满脸都是惊愕之色,然后又流露出钦佩之情。实际上,在封建王朝时期,也有许多官员一心为民,他们怀揣着独特的大义。</P>
例如孙思邈,他为何不愿为官?只因他忠诚于百姓,而非皇室。他宁可四处奔波为百姓治病,也不愿成为官员或者皇室的专属太医。</P>
“忠于百姓即为忠于大唐,只要大唐皇室能善待子民,百姓自然会拥戴大唐。倘若连百姓都背离了自己的朝代,那么大唐便不值得我们尽忠。”房俊的观点非常质朴,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百姓紧密相连。</P>
当基层民众开始动摇时,也就意味着这个朝代正在走向衰落。这种情况极少能够得到挽救,多数时候是整个统治体系出了问题,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体系僵化,利益固化。</P>
就算是到了后世,有些问题也未必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许多人都会去关注成功人士,并逐渐意识到,这些所谓的成功者好像都是同一群人。</P>
要么在某个领域有背景关系,要么在其他方面有所牵连,可以说他们都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中的人物。</P>
“小三啊,你的理想确实非常崇高,但同时也让很多帝王心生忌惮。”程处默见多识广,自然能看出其中隐藏的问题所在。</P>
对老百姓忠诚和对皇帝尽忠并不相同,皇帝本质上不过是最大的世家罢了,归根结底还是剥削阶级的一员。</P>
“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包容,那么这样的皇帝留下也只会成为祸害。”有像房俊这般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之人存在,便能对皇帝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P>
倘若连这种约束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皇帝显然毫无存在价值可言。他们早晚会被无尽的贪欲蒙蔽心智,进而开始肆意掠夺普天之下的财富。</P>
尉迟宝琳神情凝重,房俊说话肆无忌惮,甚至对皇权没有什么敬畏,这是非常危险的。</P>
没有哪个皇帝是不希望臣子敬畏皇族的,出现这种人都会被暗暗地打压,房俊对皇族的敬畏似乎非常淡薄。</P>
话里话间都没有什么敬畏,有的就是不服就换的那种心态。</P>
换皇帝可不是换衣服,也不是渣男换女友的,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P>
“小三,接下来我们怎么办?”</P>
契丹和溪族开战,虽然这件事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房俊不愿意让百姓守城,这就麻烦了,仅仅是两丈的天津城就显得有些不足了。</P>
若是能拖延时间,或许天津城就能修葺的更好。</P>
房俊嘴角微微翘起,吐出两个字“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