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拓跋砚见右谷蠡王不作言语,眉头微皱,继续开口挑衅:</P>
“乌孙小儿,如今战事未开,你乌孙部便已损失万人,这仗还怎么打?</P>
不如就此退去,你我返回族中,</P>
趁着呼延部战兵在外,将其吞吃一空,如何?”</P>
右谷蠡王没有在意拓跋砚的胡言乱语,只是在他的言语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信息,让他瞳孔骤然收缩。</P>
“拓跋能回到族中?”</P>
他心中一惊,神情立即恢复正常,若是拓跋能回归草原,对于乌孙部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P>
呼延部夹在拓跋乌孙二部中间,</P>
若是少了拓跋部的牵制,那呼延部不管是向西扩张,还是向东与他乌孙部掀起大战,都十分方便。</P>
脑海中思绪放飞,右谷蠡王发出一声轻笑,眼神中略带玩味:</P>
“拓跋,我可是听说拓跋部陈兵数万于曲州,他们是想要置你于死地啊。”</P>
拓跋砚身陷京城后,其余五部都想让其死在京城,所以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谋划。</P>
乌孙部也是如此,为了让拓跋砚死在京城,他与右贤王亲自谋划,派使者前去京城。</P>
只是如今看来,谋划似乎失败了。</P>
这让右谷蠡王心中暗道可惜,不过也无妨。</P>
拓跋砚回归头疼的是呼延部,而不是他乌孙部。</P>
若能谋得利益最好,谋不得也无妨。</P>
这时,还未等拓跋砚回答,一旁的乌孙茂生身骑高头大马缓慢行来,脸上带着严肃,用只能二人听见的声音说道:</P>
“王,这拓跋砚是在为靖安军拖延时间,是战是撤,还请王上快快做出抉择。”</P>
右谷蠡王干涸的眉头紧皱,露出三道深深的沟壑,重重点了点头:</P>
“本王知道了。”</P>
而后他又重重叹了口气:“老师,您觉得是战是撤?”</P>
“王,撤吧,若是没有援军,此战不可为。”</P>
右谷蠡王的双手猛地攥起,牙关紧锁,眼中带着愤恨:</P>
“老师,太可惜了,本以为能水到渠成地拿下靖安侯的头颅,是本王接二连三的大意了。”</P>
乌孙茂生面露柔和,缓缓摇了摇头:</P>
“此战罪不在王上,而在军略处,是我们低估了靖安军,</P>
在老夫看来,战局在今日清晨就已结束,五千精锐军卒没有突破千人的封锁,就足以说明我乌孙部军卒徒有其表。</P>
不管是战阵还是甲胄兵器,又或者军卒的个人勇武,都远远不如。</P>
我们需要时间将这些弊端一点点抹去,如此一来,才可与靖安军正面抗衡。</P>
而这时间,不是现在...”</P>
右谷蠡王的脸色变得难看至极,何时向来善战的乌孙部变得如此不堪?</P>
“不过...还请王上莫要着急,此等军卒在大乾只有一支,并且地处西北,头疼的是拓跋部...</P>
至于赤林城内的二十万军卒...不值一提。”</P>
说到这儿,右谷蠡王的脸色变得好看许多,点了点头轻声下令:</P>
“撤吧。”</P>
而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P>
“靖安军,冲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