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召见了裴矩,又召见了他身边的几位重臣。</P>
“这是匠作监的姜确,姜少匠递上来的奏疏,你们传阅一下。”李世民说道。</P>
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将奏章交给了长孙无忌。</P>
“这奏疏上的内容,是关于修缮长安周边的河道的。”李世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的确是从过了元日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下雨,春天嘛,雨水少,正常,姜确的意思是,趁着现在这个机会来整修,再合适不过。</P>
加上去年关中大雨,长安城周围其实也有不少地方的河道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因而带来了不少损失。”</P>
长孙无忌迅速看完之后,交给了其他人。</P>
“姜少匠的奏疏上说的,也有道理,趁着这个时候,整修河道,确保长安城周围大片的土地,能够得到更好的灌溉,以及到了雨水丰沛的季节,也会更加安全。”长孙无忌说道:“去年是因为秋雨连绵,雨水多,汇集到河流之中,河道不堪重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秋天雨水多少,谁都不能保证,所以修缮河道的话,有备无患,对种地的百姓来说,是好事。”</P>
此时,房玄龄看完了奏疏,也附和着长孙无忌的话。</P>
“这的确是一件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不仅仅是长安城周围,甚至整个关中,或者是其他靠近河流的地方,朝廷都可以下发旨意,令地方官府牵头,来修缮整修河道河堤。”</P>
“但是如此的话,恐怕朝廷要耗费颇多财帛。”裴矩接话。</P>
他是户部尚书,管朝廷度支的,因此,对于要掏兜这事儿,极为敏感。</P>
“朝廷可以适当征徭役以修整河堤河道。”裴矩接着说道:“如此,既节省财帛,也能达到修整河道河堤的目的。”</P>
李世民微微颔首,他起初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姜确的奏疏当中也有如此提议。</P>
只是,长安周围,尤其是泾阳县境内,曾经李复那庄子上修水渠,他是自掏腰包干这活儿,原先李世民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来着。</P>
但是同样的事情,就怕比较.......</P>
若是要征徭役修整河道的话,那就需要连同李复那庄子上一同,都给管了,这样一来,庄子上的水利工程当中,当地的百姓,可就无法去干活挣钱了........</P>
“那就将此事仔细议一议吧。”李世民说道:“明日早朝,有个结果。”</P>
“是。”众人纷纷拱手应声。</P>
关于征徭役,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拿到朝堂上去说一说的,去年关中发大水的事,所有人都知道,这也是个警示,警示所有人,河道河堤,关乎百姓生存,要重视,要提前布局,提前准备,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大水无情,容不得你临了再去匆忙应对。</P>
总不能饿了现种庄稼,渴了现打井。</P>
傍晚,李五来到了两仪殿侧殿。</P>
“启奏陛下,陛下您交代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李五拱手说着。</P>
“如何?”李世民头也没抬。</P>
“属下责人快马加鞭一路沿途追赶使团,查明了萧相公书信的内容。”李五说道:“的确只是普通的一封家书,内容方面并无不妥,这是抄录的内容。”</P>
李五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双手奉上。</P>
李世民看过了信封里抄录的萧瑀的家书,的确只是想要联络在突厥避难的萧皇后,书信之中,也并没有提到什么朝堂之事,无非只是些家常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