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门口都是平地,王全贵仔细斟酌之后挑了一处角落,这里的山坡有个内凹进去的夹角,被王全贵带着人挖成了夹角为120度的两面土坡,其中一面长的就是做墙,还有一个窄面,他们决定做成大家进出的房门。这门直接用门板加油布充当,如果冷了,再往门板里面加一床破棉被防风。</P>
王家的六辆马车再加四个板车正好又可以做两面墙。房顶是用油布盖住的。</P>
这中间漏风的地方,再想办法用东西堵住。</P>
看了这种四不像又脆皮的地震房,苏荷相当嫌弃,但是等到天黑了进去的比谁都快。</P>
缩在黑漆漆的屋子里,苏荷脑子里想的都是现代的帐篷跟睡袋,她为啥没想到买几个呢,不过转念一想,这买了她也不敢用啊。</P>
等自己空闲了一定要研究下古代的露营设备,未来还有几十年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用到了。</P>
王家人在这个简陋的地震房待了四天。期间经历的大小余震已经数不清了,四天功夫头顶的油布都换了两次。</P>
这天下午,顺子带着家里人熟练的把马车边上的积雪扫开,然后爬到马车顶上扫油布上面的积雪。</P>
周氏这边带着人在烧水,这次是准备让大家洗洗身上的泥土。这可不是洗澡,就是就洗洗脸洗洗手,然后用湿棉布拍一拍身上的泥土跟头顶的灰。</P>
三十几个人洗完也是两个时辰之后了。</P>
“大河村今天走了三个老的,还有个压了腿失血过多走了。三石村走了四个,两大两小,柳树村的更多,今天有十二个了,大多是感染风寒了不舍得买药走的。”</P>
马氏絮絮叨叨的跟家里人说,每天都是她去后头村子里打探情报。她年纪不大,身体也抗得住,这活也做了四天了。</P>
“还有好些个跑到城里落脚了。走的时候也没有跟村长交代,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P>
姥姥带着家里的女眷人手一个汤婆子,再喝一碗苏荷亲手做的生姜红糖水下肚,浑身的寒气散了大半。听着马氏传来的后方情报,唉声叹气。</P>
“什么也舍不得买,这下好了,死了这钱还不是被别人抢去了。”</P>
这话说的是柳树村的一户人家,一家五口舍不得买生姜买水,更别说汤婆子,就生个火堆,生生冻死了。</P>
等到第二天大家发现的时候,身上的家当都被人摸干净了。</P>
“都是穷惯了的, 平时一个铜板都舍不得花,让他们去买80文一斤的生姜,哪个会愿意,更别说2两银子一个的汤婆子了。”</P>
以前都是苏荷当家买粮,没从他们手里花出去,又能一日三餐吃饱,他们都很开心,现在钱到自己手上了,让他们花出去比登天都难。</P>
“唉,别的不说,咱们村瞎子一家真是想不开啊,他们家之前卖红薯就挣了七八十两,山谷里也是找到银子的, 一家五个到了宿安又分了小四十两银子,买点生姜咋就不舍得了,真是。”</P>
周氏以前也是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人,现在被苏荷影响了,手里的银子也多,就看开了,她很是看不上瞎子一家为了省几十文丢掉性命的行为。</P>
这要是苏荷来说,周氏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里的五十步,周氏虽然舍得花银子买姜,但是舍不得多放,她接管生姜红糖水没一天就下台了,因着家里的老少爷们嫌弃她的生姜水味道不够,去不了寒,于是苏荷又光荣的上岗了。</P>
苏荷虽然花的爽快,但是对瞎子这一家的做法反倒能理解,穷病,不是随随便便能治好的,即使再给他们家一千两,买个80文一斤的生姜也会不舍得。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跟思想,连他们自己都难以克服。</P>
就像现代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从小的经历就是挨饿,等到有钱了就喜欢囤货,家里的孩子怎么劝都没用,他们是看着屋里的粮食才觉得心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