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黑化,从皇后离世和一平大小金川开始(1 / 2)

“在乾隆帝漫长的执政生涯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P>

前期:乾隆十三年之前,</P>

中期:乾隆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五年,</P>

晚期:乾隆四十五年之后。”</P>

“在乾隆十三年之前,</P>

乾隆帝一直以儒家经典中‘治世君王’标准为行事准则,</P>

事无巨细,皆以此要求自己。</P>

他的性情比较平和,</P>

即使在臣下提出建议时,也能保持冷静,耐心倾听。</P>

他十分尊重雍正给他留下的张廷玉、鄂尔泰等老臣,</P>

常以‘先生’‘卿’来称呼,</P>

虚心纳谏,很少从重处罚大臣。”</P>

“在处理皇族内部事务时,</P>

乾隆帝的手段相较于其父雍正更显温和。</P>

他减轻了雍正时期对八阿哥、九阿哥家族的处罚,</P>

恢复了他们的贵族身份,</P>

使得那些长期被禁锢的王公贵族重获自由。</P>

甚至,就连雍正时期最大的政敌十四阿哥也得以释放出狱。”</P>

“与雍正帝的喜怒无常相比,</P>

乾隆帝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给朝堂官员和氏族宗亲们,带来了长达十三年的安心。</P>

对于百姓而言,</P>

乾隆继位初期的宽容政策,</P>

如停止开荒、重视农业发展、减免赋税等,</P>

也迅速赢得了他们的赞誉。</P>

整个大清王朝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赞颂之声此起彼伏。</P>

《郎潜纪闻二笔》中对乾隆帝即位初期的政治举措,有如下记载:</P>

‘乾隆帝即位,所颁布的诏令,善政不绝,四海之内,无不欢呼雀跃。’</P>

在这一时期,乾隆帝被公认为一位仁慈的君主。”</P>

“然而,乾隆十三年却接连发生了两件震惊朝野的大事,</P>

使得这位年轻的天子性情大变,</P>

其执政风格也由宽仁转向严厉。</P>

第一件事,是乾隆深爱的皇后富察氏在山东德州病逝。</P>

这令他在感情上失去了依靠,变得敏感多疑。</P>

第二件事,则是清军在一平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战屡败,暴露出了贪腐横行、不堪一击的严重问题。</P>

军队前线的某些将领存在欺上瞒下、杀良冒功的罪行,</P>

这让乾隆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为政之道,是否过于宽大。”</P>

朱元璋看到这儿,顿时有种同病相怜的赶脚。</P>

“首先,他开始拿自己的儿子开刀。”</P>

“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上,</P>

他发现皇长子和皇三子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悲痛,</P>

于是大发雷霆,</P>

公然宣布他们无资格承继大统,</P>

并以父子之情为由,虽不忍杀之,但也要让他们知道保全之恩,安分度日。”</P>

看到这儿,</P>

富察皇后眼中透露出了复杂且深沉的悲伤。</P>

她既为乾隆深爱自己而感到开心,也为乾隆因自己的死而性情大变感到痛苦。</P>

可人终有一死,</P>

她只希望乾隆能像之前那样,一直做一个好皇帝。</P>

乾隆见富察皇后竟然这么早就死了,</P>

顿时神色透露出了些许慌张,伸手想去牵富察皇后的手。</P>

可惜金光笼罩在乾隆的身上,</P>

他与富察皇后虽近在咫尺,却又无法触碰彼此。</P>

苏治继续讲解道:</P>

“紧接着,乾隆开始杀大臣。</P>

而且是从自己身边最信任、最当红的大臣杀起!</P>

他先是赐死了在金川战争中,因指挥不利而获罪的当朝首席军机大臣——讷亲。</P>

这位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P>

可是后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曾孙,乾隆下手照样毫不留情!”</P>

“随后,乾隆他又处斩了云贵总督、金川战争总指挥张广泗,</P>

以及在富察皇后丧礼期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