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P>
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兵分四路侵扰明朝边境。</P>
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愤怒不已,决意出兵反击。</P>
此时,太监王振敏锐洞悉了朱祁镇内心的渴望,于是建议他御驾亲征。</P>
朱祁镇少年登基,心怀壮志,</P>
他一直仰慕大明太祖、太宗(朱棣的庙号这时候还没被改为成祖)北征草原的壮举,</P>
因此一听到王振的建议后,</P>
他便心生向往,</P>
毅然决定御驾亲征。”</P>
“朱祁镇下旨御驾亲征,并在两天后便即刻出发。</P>
朝堂大臣们说皇帝要在两天内御驾亲征,顿时惊愕不已。</P>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大臣们跪在台阶下苦苦相劝,希望皇帝能三思而后行。</P>
然而,朱祁镇对王直等人的劝谏充耳不闻,坚持要亲自出征,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心。</P>
他担心王直在军中碍事,索性让其留在京城。</P>
当时已75岁高龄的四朝名将、英国公张辅闻讯后,</P>
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主动请缨代替皇帝北征。</P>
然而,朱祁镇决心已定,</P>
他不愿错过这个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坚持御驾亲征。”</P>
“为了安抚并说服孙太后,</P>
他还特别立下了太子朱见深,并任命异母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P>
自以为安排妥当以后,</P>
朱祁镇便率领着仓促组织起来的二十万大军,</P>
诈称五十万人,</P>
浩浩荡荡的开赴边境。”</P>
朱高炽见此,眉头微皱,带着些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P>
“既然有英国公在军中坐镇,大明为何还会败给瓦剌?”</P>
“哼!”朱高煦闻言不由得冷哼一声,说道:“自然是王振那死太监在暗中捣鬼!”</P>
朱高炽不是没想到王振会从中作梗,</P>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王振会如此肆无忌惮,而那朱祁镇偏偏还对他信任无比。</P>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解说道,</P>
“尽管大明朝在麓川之役后国力有所削弱,但名将勋贵们犹在。</P>
只要朱祁镇稳健行事,大明军队完全有能力与瓦剌相抗衡。</P>
然而,由于王振独揽大权,</P>
导致张辅等经验丰富的老将,被排斥在决策层之外。</P>
最终大明二十万大军,</P>
竟然完全掌控在一个缺乏军事经验的年轻皇帝,和一个善于谄媚的宦官手中。”</P>
“二十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边疆,</P>
哪知天公不作美,连日来大雨如注,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P>
当大军好不容易抵达大同时,</P>
眼前尸横遍野、血腥恐怖的景象,又令人触目惊心。</P>
这支仓促组建的队伍,本就与百战精锐存在着巨大的差距,</P>
士兵们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场,</P>
心中自然充满了恐惧和不安。</P>
再加上朱祁镇急于出征,</P>
大军的粮草供应并未得到妥善安排,</P>
军心开始逐渐动摇,士兵们的斗志也受到了严重影响。”</P>
“面对如此困境,朱祁镇不免产生了撤兵的念头。</P>
但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却一仗未打就撤退,无疑会严重损害自己的颜面。</P>
因此,他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P>
“这时候,王振又看出了朱祁镇的心思。</P>
出于维护皇帝颜面以及满足个人私欲的考虑,</P>
他提议大军改道前往蔚州。</P>
为什么去蔚州?</P>
原来那里是王振的老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