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胡亥,马上轮到你了(1 / 2)

“朱祁镇的卖国举动,你以为就此完结了吗?”</P>

“别天真了!”</P>

苏治自问自答,然后解释道:</P>

“在朱祁镇复辟之后,</P>

他又轻信了蒙古封建主孛来的谎言,放任其占领河套地区,这简直就是自毁长城。</P>

河套地区有多重要?</P>

它曾是蒙恬、卫青等名将争夺的焦点,</P>

是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P>

一旦落入游牧民族之手,</P>

这里就会成为北方民族进攻中原的跳板。</P>

事实上,后来困扰明朝多年的‘套寇’之患,正是起于明英宗朱祁镇这一决策的恶果。”</P>

“此外,明英宗还扶植了建州女真董山部,企图借其力量来制衡边疆其他势力。</P>

在明朝的支持下,迅速壮大。</P>

然而,他们却反叛了明朝,并多次侵犯边境,屠杀掠夺边民达十余万人之众。</P>

尽管后来董山被杀,</P>

但建州女真的势力已经坐大,成为了明朝的心腹大患。</P>

这一切,都为后来努尔哈赤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埋下了伏笔!”</P>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P>

朱元璋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中的怒火逐渐消退,他现在心里,悲哀大过愤怒。</P>

“这等无耻之行,岂能容他!”朱棣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激烈。</P>

他的紧握的成拳,关节处已经泛白,可见其内心的愤怒与力量。</P>

这也更加坚定了他,阻止朱祁镇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想法!</P>

而朱由检则是默默无言,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沉痛。</P>

“太难了,我真的太难了!”</P>

朱由检轻叹一声,声音中透露着难以言喻的苦涩:</P>

“大明如今的困境,竟都是英宗一手造成的!”</P>

“成祖,您要为孙儿我做主啊!”</P>

“……”朱棣看了一眼可怜兮兮的朱由检,心道:</P>

“朱祁镇造的孽,最后竟然都落到了朱由检这小子身上。”</P>

“这小子,也真是造孽……”</P>

思及此,朱棣不禁气的有些想笑。</P>

“天顺八年,朱祁镇去世,年仅38岁。</P>

在他临终前,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朱见深,</P>

并郑重地留下遗诏,要求废除残酷的帝王殉葬制度。</P>

殉葬制度始于明太祖时期,皇帝驾崩后,要挑选嫔妃宫人殉葬,这是非常残忍的行为。</P>

自明太祖起,成祖、仁宗、宣宗都沿袭了这一陋习。</P>

但在朱祁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废除殉葬这一制度。</P>

这个举动,可以说是他充满悲催的一生中,难得的闪光点。”</P>

“在帝王的谥号中,</P>

‘英’代表出类拔萃,通常赠与年轻有为的帝王。</P>

朱祁镇被尊谥为‘英宗’,</P>

显然不是来自他的功绩,更多可能是来自朱见深对他父亲的怜悯和尊重吧。”</P>

最后,苏治总结道:</P>

“上榜理由:</P>

朱祁镇在位期间,重用宦官王振,导致宦官集团祸乱朝纲,败坏国政。</P>

土木堡之变中,他轻信王振之言,御驾亲征。</P>

却因王振的错误引导而遭致大败,</P>

大明军队全军覆没,</P>

就连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部俘虏。</P>

这一事件不仅使明朝的国威严重受损,更使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P>

“在被俘期间,</P>

朱祁镇为了自保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P>

与瓦剌部进行妥协,甚至不惜牺牲明朝的领土和主权,得了个‘叫门天子’的名号。”</P>

“复位后,朱祁镇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宠信宦官和奸臣。</P>

他杀害忠臣于谦等人,制造了震惊天下的冤案。</P>

同时,他放任蒙古封建主占领河套地区,</P>

扶植建州女真董山部,为后来的边疆危机埋下了隐患。</P>

这些举动不仅加剧了国内的动荡和不安,也使明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P>

“最后,我们同样送一首诗给朱祁镇:</P>

天子昏庸误国政,重用宦官祸朝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