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甲午之殇(1 / 2)

苏治继续讲解道,</P>

“甲午战争是一场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P>

咱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细了解。”</P>

“第一阶段: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至九月。</P>

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围绕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展开。</P>

当时的清朝与日本因朝鲜问题产生严重分歧,最终演变为全面的军事冲突。</P>

陆战方面,平壤战役成为了本次冲突的焦点。</P>

清朝军队在朝鲜原本是有一定的驻军的。</P>

但在战争开始时,由于日军不宣而战和突然袭击,清军很快便处于劣势。</P>

在平壤城内,</P>

清军在内城、中城、外城以及东北城的关键堡垒中,均有驻守。</P>

然而,由于自身指挥系统的混乱,</P>

加上主帅的失职,</P>

以及日军的强烈攻势,</P>

清军很快便失去了对战场的控制。</P>

最终,平壤失守,清军被迫大规模撤退。</P>

日军得以迅速推进并占领了朝鲜全境。”</P>

“海战方面,黄海海战是这一阶段的另一重要事件。</P>

9月16日,为了增援在朝鲜的清军,北洋水师出动了包括定远、镇远、经远等12艘战舰。</P>

其中有:镇中、镇南2艘炮舰,福龙等4艘鱼雷艇,共计18艘舰艇的强大舰队。</P>

这支舰队由水师提督丁汝昌亲自率领,负责护送5艘运兵船至大东沟。</P>

然而,在17日返航的途中,他们意外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P>

“日本联合舰队同样有着强大的阵容,其中包括吉野、高千穗等12艘军舰。</P>

双方舰队在黄海上遭遇,战斗一触即发!”</P>

“北洋舰队原采用‘鳞次横阵’,</P>

以发挥舰首大口径重炮的威力,</P>

但在临战时刻却改为了“人”字阵形。</P>

而日本联合舰队则选择了‘单纵阵’,</P>

从北洋水师阵前斜插而过,</P>

以充分发挥其舰侧速射炮的优势。</P>

当日12时,两舰队逐渐接近,距离缩短至3000米时,海战正式打响。”</P>

苏治解说到这儿,视频画面再次发生变化。</P>

镜头缓缓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拉开,逐渐展现出辽阔且波涛汹涌的黄海海面。</P>

海面上,北洋水师的舰队若隐若现,龙旗在海风中飘扬。</P>

战舰甲板上,</P>

士兵们不停的奔跑着,</P>

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P>

另一边,日本联合舰的军舰正以“单纵阵”迅速接近北洋舰队。</P>

单纵阵的好处,就是将所有船首尾相接,</P>

指挥官只需要指挥最前面的船即可,</P>

后面的只需要追着前面船的尾部走就行。</P>

需要转弯变阵时前船打旗语,接下来所有船跟着给下一艘打同样的信号即可。</P>

敌军接近后,北洋舰队便立即改变航向,呈“人”字形迎战。</P>

镜头逐渐拉高,鸟瞰整个战场。</P>

万界空间里的观众们,此刻全都紧张的屏住了呼吸。</P>

哪怕已经知道北洋军队会败,但他们心中还是忍不住的为北洋舰队呐喊、助威。</P>

视频中,</P>

随着双方舰队距离的缩短,日本联合舰队率先开火。</P>

炮弹在天空中划出长长的弧线,落向北洋舰队的战舰。</P>

北洋舰队也毫不示弱,重炮齐射,炮火轰鸣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P>

镜头瞬间切换到了北洋舰队的一艘战舰上,</P>

炮手们正全神贯注地装填炮弹、瞄准、射击。</P>

战舰的甲板上,弹壳和碎片四处飞溅,但士兵们仍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P>

海战与陆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形态。</P>

近代海战与古代海战,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P>

在更早一些,还没有出现大船的朝代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