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历史十大名相(2 / 2)

华州下邽人,</P>

北宋政治家、诗人。</P>

寇凖以甲科进士入仕,</P>

先授大理寺评事、知县事,</P>

后多次擢升,直至参知政事、宰相(同平章事)。</P>

其人为官清廉,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P>

在地方以民为本,政绩卓着。</P>

寇凖辅佐宋太宗、宋真宗两朝,</P>

以刚毅清正之风垂范后世,</P>

以拯时救世之才报效国家,</P>

是一位洞察密机、善断大事的贤才,为北宋着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P>

看到开头苏治对寇凖的评价,刘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和自责之中。</P>

那段与寇凖的过往,在她的心中来回不停的拨起涟漪。</P>

宋仁宗察觉到母亲的异样情绪,于是宽慰道:</P>

“母后,过去的已然过去,而且那也不是您的错,您无需再为此自责。</P>

寇相公的为人,朝堂之上无人不知。</P>

他心高气傲,看不起您的出身,对您也太过苛责。</P>

您在那种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P>

刘娥听了仁宗的话,轻轻地叹了口气,苦笑道:</P>

“话虽如此,可我还是让大宋错失了一位良相啊。</P>

他的才华、他的智慧、他的忠诚……都是我大宋的宝贵财富。</P>

只怪我当初未能与他坦诚相待、共谋大计,</P>

才导致他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P>

仁宗默然片刻,道:</P>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P>

况且那时的情境复杂,母后您也是身不由己。</P>

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训,</P>

珍惜眼前人,</P>

共同守护这大宋江山。”</P>

刘娥微微颔首,看向仁宗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骄傲。</P>

宋仁宗赵祯,</P>

大宋少有的明君啊!</P>

刘娥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悲伤……</P>

视频继续播放,</P>

“晋元年,石敬瑭叛唐,野心勃勃,欲称帝自立。</P>

但是按照他当时的实力来看,称帝自立无疑是自取灭亡。</P>

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的野心,</P>

石敬瑭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大事——认爹!”</P>

“没错,</P>

为了成为皇帝,</P>

石敬瑭甘愿屈身成为辽国皇帝之子,并割舍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与辽国皇帝,以换取契丹的庇护。</P>

自此,辽国势力日盛,</P>

甚至到了可以直接威胁中原政权的地步,</P>

而中原政权,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P>

有人骂石敬瑭是汉奸,把汉人土地拱手送给辽人。</P>

可问题是,石敬瑭本来就不是汉人啊……</P>

他这么做,就跟晚清时候的慈禧一样,崽卖爷田心不疼,仅此而已。”</P>

“而后,五代十国结束,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宋朝。</P>

可燕云十六州,却依旧迟迟未能收复。”</P>

看到这儿,赵匡胤忍不住意气风发的说道:“不一样!现在不一样了!!”</P>

他指着陈列在校场中的武器、大炮对着光幕喊道,</P>

“苏先生,且看我赵匡胤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P>

可惜,苏治听不到。</P>

视频继续播放,</P>

“其实那时候的宋太祖,还是希望能将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带收回。</P>

只是他秉持着‘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P>

意图扫平后蜀、后唐,</P>

再北上与契丹人决战。</P>

但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如他所愿,</P>

南方的战事并未能迅速平定,</P>

更没有腾出时间来收复北方的失地。”</P>

“到了宋太宗赵炅时期,</P>

一场被称为‘雍熙北伐’的战争,轰轰烈烈地爆发了。</P>

遗憾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甚至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P>

自此之后,宋朝便开始采取主动避战的态度。</P>

而辽国却趁势加大了南下侵扰的力度,</P>

使得宋朝边境地区的安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