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澶渊之盟要诞生了(1 / 2)

“对外防御战争拉开帷幕后,</P>

寇准首先派遣探子深入前线,侦察敌情,</P>

并根据所掌握的情报,精心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抗敌方略。</P>

他明确指出,敌军已推进至深州、祁州以东地区,</P>

而我方的主力大军则集中在定州及威虏等地,</P>

东路兵力相对薄弱,缺乏有效驻军。</P>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寇准提出了双管齐下的策略。</P>

一方面,他建议从天雄军调遣步骑万人,迅速进驻贝州,由孙全照统一指挥。</P>

一旦遭遇敌军,便可以果断出击,掩杀其先锋。</P>

另一方面,他倡导广泛招募民兵,</P>

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P>

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P>

袭击敌人的重要据点,</P>

并随时向后方报告敌情动态。</P>

这样一来,</P>

不仅能有效提振奋军威,稳定民心,还能打乱敌军的既定战略部署,使其陷入被动。</P>

同时,贝州的驻军与刑州、沼州的军事据点,还能形成犄角之势。</P>

无论攻守都能相互策应,</P>

大大增强了宋军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P>

“此外,寇准还制定了其它应急预案。</P>

一旦敌军骑兵突破防线南下攻击贝州,</P>

他将立即调集增援部队驰援定州,</P>

并从东北方向发起反击,直插敌军后方,</P>

迫使其不敢轻易深入宋境作战。</P>

最后,寇准还特别强调指出,</P>

为了进一步提升士气、凝聚民心、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P>

宋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督战。</P>

虽然御驾亲征存在一定的风险,</P>

但皇帝的出现,</P>

必将极大地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信心。</P>

这一建议,可以说寇准整个战略部署中的点睛之笔。”</P>

看到此处,</P>

光武帝刘秀忍不住对寇准那面面俱到的安排,表示了赞扬:</P>

“从寇准的部署来看,他不仅是一位精通兵法之人,更是一位善于全面筹划的战略大家!”</P>

秦始皇也难得地开口称赞道:“调动士气,确保后勤无忧,又能有效征召并激励士兵,寇准的确做得非常出色!”</P>

李世民则补充道:“寇准能够将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这样的智慧和胆识实在难得。”</P>

赵匡胤也赞叹道:“寇准竟然还是文武全才!可惜,他这个时候好像才一岁不到……”</P>

“景德元年十月。</P>

辽军势如破竹的攻占了祁州后,开始继续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P>

途经贝州后,辽军直逼澶州城下。</P>

辽军的这一连串行动,</P>

不仅让宋朝河北大片领土的沦陷,</P>

而且都城汴京也与辽军仅有一河相隔,</P>

完全的暴露在了敌军的铁蹄之下。</P>

面对辽军骑兵的凌厉攻势,</P>

宋真宗如果选择逃跑的话,</P>

那么他的命运很可能会像宋徽宗和宋钦宗一样悲惨。”</P>

经过这么几分钟的盘点视频后,</P>

金光柱里的寇准,也逐渐搞清楚了自己现在处境。</P>

他确实是死了,</P>

可却因为苏治(其实是万界直播平台)的神奇力量,竟然让他魂魄不散。</P>

“宋徽宗和宋钦宗?”</P>

寇准低声自语,他对这两位宋朝皇帝毫无印象,</P>

“后世的皇帝?从视频中看,他们的结局似乎并不乐观……”</P>

与此同时,</P>

宋徽宗赵佶却颇为豪气的说道:</P>

“苏先生,岂不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