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因公正执法、直言敢谏,受到唐高宗的赏识,</P>
被提拔为侍御史,调任御史台,</P>
负责纠察弹劾官僚们的非法行径。</P>
唐高宗甚至还直接寄语狄仁杰‘为联正天下’,可见其对狄仁杰的信任与赏识。</P>
在御史台任职期间,</P>
狄仁杰不畏强权,敢于弹劾奸臣佞臣,</P>
因而声望大增,成为朝野首屈一指的人物。</P>
他的名声还逐渐传到了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的耳中,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P>
这也为武则天统治时期,狄仁杰被重用打下基础。”</P>
“在侍御史任期内,</P>
狄仁杰不仅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司法才能,</P>
同时也显示了他处理地方政务的非凡能力。</P>
唐高宗仪凤年间,大唐与吐蕃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P>
导致关中西部诸州兵役繁重,</P>
社会矛盾加剧,</P>
时有兵士逃亡,聚为流寇,骚扰百姓。</P>
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唐高宗派遣狄仁杰前往该地巡察。”</P>
“狄仁杰到达岐州后,</P>
并未采取官府常用的高压手段,</P>
而是选择了以安抚为主的策略。</P>
他下令释放已被捕的逃兵,并为他们提供路费,让他们得以返回家乡。</P>
同时,他还在道路上张贴告示,</P>
向逃亡的士兵保证,</P>
只要他们自首,过去的罪行将不再追究。</P>
这一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P>
逃亡的士兵大多也是被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P>
因此在见到官府的告示之后,便纷纷自首,</P>
当地也很快就恢复了安宁。”</P>
“狄仁杰此举得到了高宗的高度赞扬。</P>
他回到京城后,便立即被提升为度支郎中,</P>
度支郎中主管国家财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官职。</P>
只可惜在此期间,唐朝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
弘道元年十二月,</P>
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继位。</P>
但不久后,</P>
武则天便借故废除了李显,</P>
立自己的儿子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P>
尽管李旦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武则天手中。</P>
从此,大唐王朝进入了武则天的统治时期。”</P>
“武则天掌权后,</P>
虽然早就知道狄仁杰的才能,</P>
但因为他是前朝旧臣,所以一时间还难以取得她的信任。</P>
于是,狄仁杰被外放到宁州担任刺史,以接受进一步的考察和锻炼。”</P>
“在宁州任期内,</P>
狄仁杰妥善地解决了当地各个民族之间的纠纷,</P>
革除时弊、鼓励生产、减轻百姓赋役,</P>
使得当地社会和平、民心向善。</P>
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的尊重,当地人甚至‘立碑镌文,以颂其德’。</P>
鉴于狄仁杰在宁州的卓越表现,</P>
他很快就被朝廷召回,担任冬官侍郎(即工部侍郎,在武周时期,工部被称为冬官)。</P>
垂拱四年(688年)二月,</P>
他被派往山东、河南一带负责赈灾工作,开仓放粮,以救济饥民。</P>
同年六月,他又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大使,奉命前往江南巡察。”</P>
“武则天派狄仁杰巡察江南,其实是为自己改朝换代提前做准备。</P>
光宅元年(684年),</P>
徐敬业不满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临朝称制的行为,</P>
曾以勤王救国、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P>
借助谋士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号召天下,起兵扬州。</P>
江南一带已有造反叛乱的先例,</P>
因此武则天需要先稳定这一地区,</P>
以确保改朝换代的顺利进行。</P>
狄仁杰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就是压制徐敬业的叛乱。</P>
从狄仁杰后来从江南返回洛阳后,即被提升为文昌右丞来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