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2 / 2)

可见她也并非绝对的信任狄仁杰。</P>

在狄仁杰被捕后,</P>

来俊臣本打算施展酷刑逼其招认谋反,</P>

却未料到狄仁杰会爽快地承认谋反。</P>

狄仁杰说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P>

看到这儿,</P>

站在朱元璋身旁不远处的燕王朱棣,忍不住叹息道:“看来在武则天手下为官,也不比在俺爹手下好多少啊!”</P>

朱元璋:“?”</P>

“可狄仁杰为何要痛快地承认谋反呢?</P>

其实,这是狄仁杰的一种策略。</P>

要知道,</P>

来俊臣是朝中出了名的酷吏,</P>

手段残忍,朝野皆知。</P>

与其遭受严刑拷打,</P>

不如先顺着他的意思,麻痹对方并降低戒备,</P>

如此才能有机会想法子从中脱身。”</P>

“狄仁杰虽然已经承认罪行,</P>

但执行死刑,却仍需武则天的亲自批准。</P>

正是在这期间,</P>

狄仁杰趁着来俊臣等人戒备不严的时候,</P>

扯下被单一角,向狱卒要来笔砚,悄悄写下了自己的冤情。</P>

然后,他又拆开身上的棉衣,</P>

把帛书藏在棉衣的棉絮内,</P>

交给狱吏,请求他帮忙将棉衣转交给他的家人。</P>

狱吏并未察觉异样,便将棉衣交给了狄仁杰的次子狄光远。</P>

狄光远拿到棉衣之后,</P>

揣测其中可能暗藏玄机,于是仔细检查,果然发现藏在其中的冤状。</P>

随即,狄光远立刻入宫,将冤状呈献给了武则天。”</P>

“武则天之所以任用酷吏,是为了通过高压政策镇压反对势力,稳固自己的政权。</P>

其实她自己也明白,</P>

这些酷吏并无真正的治国才能,</P>

指望他们辅佐自己治国理政,还不如带条柯基来的更有效果。</P>

而且,随着政权日渐稳固,武则天已无需再依赖酷吏实施恐怖统治。</P>

况且此次下狱的除了狄仁杰外,还有其他两位宰相,外加四位高官。</P>

他们都是朝廷的骨干重臣,</P>

所以这些案件引得朝野震动,人人自危,影响恶劣。</P>

百官们纷纷上奏反对来俊臣等人的奸佞行径,阻止他们残害忠良。</P>

一时间,朝野上下掀起了反对酷吏的大潮。</P>

这也让武则天逐渐动摇了自己的高压政策,开始重视狄仁杰等人入狱一案。</P>

最终,武则天亲自审理此案,</P>

证实狄仁杰等人确属冤枉,于是下令将他们无罪释放。”</P>

“狄仁杰虽然被无罪释放了,</P>

可他却并未能官复原职,</P>

而是被调任为彭泽县令。</P>

这一年,</P>

虽然接连遭受牢狱的摧残和贬黜的打击,但狄仁杰却并未因此陷入消沉。</P>

在彭泽任职期间,</P>

他始终心系百姓疾苦,积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P>

并大力革新吏治、勤政爱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P>

时至今日,</P>

彭泽县内仍保留着狄公祠,</P>

当地百姓,也时时香火不断,</P>

以此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怀念之情。”</P>

武则天看到这儿,忍不住向身旁的狄仁杰调侃道:</P>

“狄国老,想不到你比朕还受百姓爱戴呢!”</P>

狄仁杰躬身回应道:</P>

“陛下过誉了,</P>

臣只是尽了一个臣子应尽的本分。</P>

百姓的拥戴,实是陛下仁政所致,臣岂敢居功。”</P>

武则天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P>

心道这狄仁杰一直都是个聪明人,</P>

不仅能力出众,</P>

更难得的是懂得谦逊退让,不骄不躁。</P>

这样的臣子,实在是难能可贵。</P>

从今往后,一定给予狄仁杰更多的信任和重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