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1 / 2)

“蜀汉集团三巨头刘、关、张,</P>

在分别完成送地、送兵、送人头的成就后,</P>

终于让诸葛亮迎来了真正权力自主的时代。</P>

以前的诸葛亮,</P>

尽管在内政上拥有极高的权威,</P>

但在军事上却一直未能掌握实权。</P>

加之刘备的独断专行和外部势力的干涉,</P>

诸葛亮只能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无法自主。”</P>

“刘备夷陵兵败,一病不起。</P>

白帝城托孤后,</P>

诸葛亮算是肩负起了拯救蜀汉的重任。</P>

可以说,</P>

从这一刻开始,</P>

诸葛亮才算是真正开始涉足蜀国的军事领域,</P>

这可是在付出了失去荆州,和大量精锐部队的沉重代价之后。</P>

但无论如何,</P>

诸葛亮必须在巨大的悲痛中接受这一使命,</P>

为蜀国的未来而努力,</P>

为他心中‘兴复汉室’的梦想而努力!</P>

只是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队友,和不听劝的老板,</P>

诸葛亮的工作,实在太难了。”</P>

看到这儿,有人忍不住说道,</P>

“如果刘备能早一些让诸葛亮领兵,或者让他干脆成为周瑜那样的大都督,结局会怎样呢?”</P>

“那关羽、张飞还不直接造反?”</P>

“刘备啊……成也关张,败也关张呐!”</P>

“刘备就是太过江湖义气了,不过这也正是他吸引我们的地方,不是吗?”</P>

“是啊!所以才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俗语!”</P>

视频继续播放,</P>

“掌控军政大权后的诸葛亮,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P>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P>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P>

为了修复这一关系并重启“三分之计”的战略蓝图,</P>

蜀汉派遣大臣邓芝出使东吴。</P>

邓芝的成功外交,</P>

使得蜀汉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得以恢复,</P>

为蜀汉争取了一个重要的盟友,</P>

也为后来的北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P>

与此同时,</P>

诸葛亮开始‘务农殖谷,闭关与民休息’。</P>

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恢复蜀汉地区的经济繁荣,</P>

也为后来的军师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P>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P>

刘备病逝后,蜀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P>

南中地区的益州郡、越嶲郡、牂柯郡等地发生叛乱,</P>

其中以孟获为首的南蛮势力最为强大。</P>

诸葛亮在稳定内部局势后,决定亲自率军南征。</P>

诸葛亮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P>

他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P>

成功地击溃了叛军的多个据点。</P>

在与孟获的多次交战中,</P>

诸葛亮通过伏兵、诱敌深入等战术手段,</P>

一步步削弱了孟获的势力。</P>

在降服孟获的过程中,</P>

诸葛亮并没有简单地以武力镇压孟获,</P>

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行动,</P>

‘七擒七纵’让孟获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P>

并最终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P>

“在成功降服孟获后,</P>

诸葛亮并没有停止他的南征行动。</P>

他继续深入南中地区,</P>

平定其他叛乱势力,</P>

并设立军事要塞,加强了对西南边境的控制。</P>

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稳定了蜀汉政权的后方,</P>

也提高了蜀汉政权的声望和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