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要再结合之前的视频,提出一点。</P>
那就是诸葛亮做到了忠臣的极致,</P>
却未能更进一步,成为魏征那样的良臣。</P>
我们知道,魏征之所以能名垂青史,</P>
就是因为他作为诤臣,</P>
即使面对皇帝李世民,</P>
也能坚决劝谏,有理有据,绝不退让。</P>
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魏征的功劳没有一半也至少有三分之一。</P>
这点从魏征去世后,</P>
李世民就开始逐渐堕落,便可见一斑。”</P>
李世民尴尬的笑了笑。</P>
魏征却对着光幕,拜了拜,说道:“谢先生夸奖。”</P>
“相比之下,</P>
诸葛亮在某些关键时刻,便显得有些魄力不足了。</P>
他明知关羽性格孤傲,并不适合单独镇守一方,</P>
但在劝说几次无果后,</P>
竟然选择了放任自流。</P>
这就为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埋下了隐患。</P>
同样,当刘备决定起兵伐吴时,</P>
诸葛亮虽知此举不妥,却未能坚决劝阻刘备。</P>
结果夷陵一战,</P>
刘备败光了蜀汉最后的精锐部队,</P>
实际上便已经注定了蜀汉的衰败命运。</P>
尽管诸葛亮之后竭尽全力为蜀汉续命,</P>
但大势已去,难以挽回。”</P>
诸葛亮缓缓地闭上了双眼,</P>
他内心已经意识到,苏治说的是对的。</P>
他在某些关键时刻,确实缺乏了那种拼命也要劝阻关羽、刘备的决心。</P>
此时,他的脑海中回忆着魏征“要做良臣而非忠臣”的言论。</P>
片刻之后,</P>
他睁开双眼,叹息道:“我终于明白魏征所说的,忠臣与良臣的区别了……”</P>
“以前,我觉得作为人臣,自当以先主之决策为首。</P>
但现在,魏征让我明白了忠臣与良臣之间的区别。”</P>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痛,“只可惜,先主已经不在了……”</P>
“老师……”</P>
诸葛亮凝望着成都的方向,</P>
姜维则痴痴的望着诸葛。</P>
最后,苏治总结道,</P>
“不论何种非议,何种诋毁,</P>
蜀中民众对诸葛亮的崇拜始终如一,从未遮掩。</P>
在四川,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近代,有些人依旧保留着扎白头巾的习俗。</P>
它被称为‘诸葛巾’,</P>
象征着他们对诸葛丞相的深深怀念。</P>
武侯祠前人流如织、香火鼎盛,</P>
这都是人们对诸葛亮无尽的尊崇与追思。”</P>
诸葛亮眼眸微红,他对着光幕深深一礼,郑重道:</P>
“孔明何德何能,能让蜀中父老铭记如斯啊!愧不敢当!”</P>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P>
很好的总结了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憾,</P>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P>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P>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P>
“最后,</P>
咱们再来欣赏一首来自陆游的《书愤》,</P>
为本期的视频,画下完美的句号。</P>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P>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P>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P>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P>
【历史十大名相第二位:智慧化身诸葛亮,盘点完毕!】”</P>
在观看了关于诸葛亮的盘点视频之后,</P>
来自万界空间的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P>
作为人臣典范与文人楷模,</P>
诸葛亮的形象,</P>
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P>
即便是杰出如萧何和李斯,</P>
此刻也都由衷地为诸葛亮鼓掌。</P>
因为在他身上,他们也发现了值得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探讨的闪光点。</P>
李斯看向不知何时扭头盯着的秦始皇嬴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