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年近半百,却迎来了出彩之日(1 / 2)

“郭子仪???”</P>

看到郭子仪这个名字的时候,</P>

李隆基不由自主的发出了惊呼声。</P>

他们万万没想到,</P>

第一位出现的军神,</P>

竟然会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武状元!</P>

丞相姚崇也是颇为诧异的轻声自语道:“这小子竟能得到军神的评价?看来,我日后得重点关注他才行了。”</P>

“郭子仪!!”康熙帝玄烨突然大笑起来,说道:“不愧是朕最喜欢的将领之一,竟然上了军神榜!”</P>

雍正帝胤禛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看起来,父皇喜欢郭子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P>

视频继续直播,苏治开始解说道,</P>

“纵观历史,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例屡见不鲜。</P>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曾经反复的出现。</P>

功高盖主的能臣勇将,往往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P>

周亚夫、韩信、彭越、李文忠、商鞅、伍子胥、蓝玉、年羹尧等人,皆是如此下场。</P>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事件,也反映出了皇帝对功臣的猜忌。</P>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虽然相对温和,但也显示了皇帝对手握兵权的大将们的猜疑。”</P>

“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有一位人物独树一帜。</P>

他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P>

被誉为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位奇人。</P>

他,便是郭子仪!</P>

后世对他评价为:‘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P>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神奇。</P>

那么,郭子仪到底有多么神奇,</P>

接下来,我们就来对他的生平进行详细盘点。”</P>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P>

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P>

他经历七位皇帝,</P>

于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P>

前后共六十余年,</P>

古之罕有,是当之无愧的传奇!</P>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P>

‘忠武’这个封号,在华夏历朝历代中都是对武将最高的封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P>

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P>

也只有大唐名将郭子仪享受到了此封号!”</P>

“郭子仪生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可以算是个标准的官二代。</P>

其父郭敬之文武双全,为人正直,曾担任刺史等要职。</P>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P>

郭子仪自幼就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P>

他不仅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P>

而且对兵书有着浓厚的兴趣,</P>

勤于修炼武艺,刻苦非常。</P>

他的这些爱好和习惯,</P>

都对他日后的性格、眼界和学识等等,有着莫大的影响。”</P>

“武则天执政时期,她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P>

为了发掘和培养军事方面的人才,</P>

她在原有的科举制度基础上,创新性地设立了武举制。</P>

而武举的创,恰好为郭子仪敞开了一扇通往军界的大门。</P>

唐朝的武举考试,不仅包括刀枪剑戟、骑马和举重等,</P>

还特别注重考察参考者的体形和言语。</P>

年仅十八岁的郭子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