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1 / 2)

视频继续直播道,</P>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P>

朱元璋率徐达等人渡江,拔采石,下太平,并进一步图谋集庆(也就是南京城)。</P>

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P>

徐达和常遇春展现出了超强的战力,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P>

成功捕获了元将陈也先,并收服蕲人康茂才率领的义军。</P>

徐达等人兵分多路,</P>

顺利占领了溧水、溧阳、句容和芜湖。</P>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攻克毗陵,升佥枢密院事。</P>

至三月,攻下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P>

“朱元璋等人虽然占据了应天府,但他们面临的形势依旧十分复杂。</P>

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P>

西边儿还有陈友谅和徐寿辉,南方则有方国珍、陈友定。</P>

这些义军虽然都高举着反元大旗,</P>

但却因各自利益纷争,难以真正的团结。</P>

而朱元璋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形势则更加的艰难。</P>

在众多起义军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实力最为雄厚,且对朱元璋构成直接威胁。</P>

经过深思熟虑,</P>

朱元璋决定采取分而破之的策略——首先集中力量消灭陈友谅,随后再对付张士诚。”</P>

“至正十九年(1359年),</P>

徐达联合院判俞通海的水师,共同进攻池州,成功摧毁了栅江营。</P>

当时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被迫从陆路撤退。</P>

徐达占领池州后,捕获了守将洪钧等人,并夺取了所有战船。</P>

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P>

随后,徐达率领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向安庆发起进攻。</P>

但攻安庆不太顺利,于是他改变策略,转攻江北地区。</P>

徐达先是攻下下无为州,</P>

又夜袭浮山寨,</P>

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一鼓作气占领了潜山。</P>

之后,他又返回并镇守池州,从水路和陆路对安庆形成围攻之势。”</P>

“安庆的守将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P>

他不仅智勇双全,</P>

而且稳如老狗。</P>

由他据守的安庆,朱元璋诸将攻之皆不能克。</P>

最终,还是徐达挺身而出,</P>

对陈友谅和赵普胜使了一出离间计,</P>

成功使陈友谅误杀了赵普胜。</P>

赵普胜的死导致枞阳水寨失去了关键的防守力量,</P>

徐达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攻占了枞阳水寨。”</P>

“赵普胜死后不久,陈友谅率领大军,突袭池州。</P>

朱元璋闻讯后,</P>

迅速派遣常遇春领兵前往池州增援徐达,</P>

并向徐达发出警告:‘陈友谅旦夕将至!’</P>

在常遇春援军到达后,</P>

徐达当即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四面伏击的策略。</P>

他命令常遇春带领一万名精锐士兵,在六泉口设下埋伏。</P>

同时,又精选万余名士兵藏匿在九华山下,以切断陈友谅的退路。</P>

当陈友谅的军队抵达池州并展开全面攻城时,徐达率领守军出城迎战。</P>

在常遇春和埋伏士兵的配合下,</P>

他们大败陈友谅的军队,</P>

斩首万余,俘虏三千人,迫使陈友谅败逃至江州。”</P>

“但一场失败,并不能让家大业大、实力雄厚的陈友谅伤筋动骨。</P>

仅仅几个月后,陈友谅便卷土重来。</P>

这一次,他率领号数十万大军一路向东,意图直取应天府!”</P>

“面对铺天盖地的敌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