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平倭寇之患,挡北虏之扰(1 / 2)

朱元璋在看过这段视频之后,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道:</P>

“原来只靠海禁是行不通的,还是得靠杀才能震慑住那些倭寇……”</P>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朱棣,此刻也下定了决心。</P>

既然他自己有能力解决倭寇之患,就不应让倭寇继续祸害后世。</P>

“传朕命令,令水师做好出征准备,朕决定亲征倭寇!”</P>

众将士闻令齐声高呼,声震云霄:</P>

“陛下威武!”</P>

“大明必胜!”</P>

……</P>

视频继续直播,</P>

“东南沿海倭患渐次平息以后,</P>

长期以来高悬在明廷头上的‘南倭北虏’两把利剑,终于被摘除了一把。</P>

明廷便把主要精力放到整饬北方边务,</P>

消除蒙古鞑靼部落的袭扰上。”</P>

“‘北虏’问题,其实也是由来已久。</P>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7年)冬,</P>

朱元璋发布讨元檄文,</P>

喊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P>

并命大将徐达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蒙元,驱除胡虏。</P>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P>

明军攻破大都,</P>

宣告大元大蒙古国,在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彻底终结。</P>

北迁的元廷,依旧时刻想着恢复对中原的统治。</P>

明军也曾数次举兵北征,想要彻底消灭北元汗廷,统一漠北,‘永清沙漠’。</P>

“洪武五年(1372年),</P>

大明在岭北战役中以失败告终,</P>

北元摆脱了彻底亡国的命运。</P>

但双方暂时都无力大举进攻对方,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最终形成。</P>

永乐年间,</P>

明成祖朱棣也曾率大军‘五征漠北,三犁虏廷’,</P>

虽然消灭了不少胡虏,</P>

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蒙元残元势力的威胁。”</P>

“自正统以后,大明国力开始下降。</P>

正统十四年(1449年),</P>

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P>

仓促率兵亲征,</P>

结果在土木堡大败,</P>

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P>

自此,</P>

明朝对蒙古部落再也无力主动发起进攻,</P>

被迫采取以防守为主的策略。</P>

之前的视频,</P>

咱们对这三位皇帝都有过盘点,</P>

相信大家也已经大致把这些历史串联了起来。”</P>

“到戚继光所在的这段时期,</P>

明朝中后期,</P>

由于朝廷吏治的逐渐腐败,国家的治理效能大大降低。</P>

同时,边防的防御力量也日益衰退。</P>

这使得来自北方的威胁,尤其是来自鞑靼的侵扰日益加剧。</P>

嘉靖年间,</P>

鞑靼各部族频繁侵犯明朝边境,</P>

兵力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P>

而明朝军队腐败,根本抵挡不住蒙古人骁勇善战的骑兵。</P>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P>

鞑靼首领俺答率领数万精锐骑兵,猛攻大同和蓟镇。</P>

他们突破古北口,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P>

而明军不仅京营官兵毫无斗志,</P>

就连那些被召集来‘勤王’的军队也都畏缩不前,不敢与鞑靼军队交战。</P>

结果,鞑靼军队在北京周边肆意抢掠了整整八天,满载扬长而去。</P>

这一耻辱事件,就是‘庚戌之变’。”</P>

“隆庆元年(1567),俺答又多次侵犯大明边地。</P>

同时,土蛮也趁机入侵,</P>

进犯蓟州,蹂躏昌黎、抚宁、乐亭、卢龙等地。</P>

大明百姓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边境形势变得异常严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