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1122年),</P>
北宋权宦、六贼之一的童贯,</P>
北宋末年宰相、太师蔡京的长子蔡攸兵败于契丹。</P>
面对外敌威胁,</P>
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招募‘敢战士’以御辽,</P>
时年刚满二十岁的岳飞,应募参军。</P>
经过选拔,</P>
岳飞被任命为‘敢战士’小队长,自此开始了他的从军之路。</P>
那时候,宋朝北面的邻居还是辽国。</P>
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P>
岳飞请命除害,</P>
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P>
在战场上,岳飞的表现一直十分出色。</P>
但却因为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P>
赶回汤阴为父守孝三年。”</P>
“在这三年间,历史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P>
宋朝与女真人结盟,合力灭了辽国。</P>
但女真人并未止步,</P>
他们吞掉了辽国的领土却还满足,还准备大举南侵攻宋。</P>
与此同时,</P>
返回家乡的岳飞却陷入了困境,</P>
生活过得十分艰苦。</P>
正应了那句老话,</P>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P>
有时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不幸接踵而至。</P>
岳飞的故乡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P>
迫于生计,</P>
也是为了未完成的理想,</P>
岳飞前往河东路平定军投军,</P>
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P>
“宣和七年(1125年),</P>
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P>
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P>
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P>
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P>
但最终还是被迫求和,</P>
供奉了大批金银,</P>
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P>
“然第二年,</P>
也就是靖康元年(1126年),</P>
宋钦宗赵桓突然反悔割地。</P>
金人暴怒,</P>
随后两路金军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P>
宋钦宗赵桓霎时间被吓破了胆。</P>
他一面求和的同时,</P>
一面又使人送蜡书,</P>
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P>
“而此时岳飞正好第二次加入宋军,</P>
但他所在的军队因为不敌金军的攻势,也打了败仗。</P>
好在最后他所在的平定军突围了出来,</P>
岳飞也再次回到了家乡。”</P>
“回到家乡后,</P>
岳飞又目睹了金人入侵后对百姓的杀戮、奴役,</P>
心中愤慨,意欲再度投军。</P>
但岳飞又顾念老母年迈,</P>
担忧妻儿力弱,在兵荒马乱中难以自保。</P>
自古忠孝难两全,</P>
是留在家中守护深爱的家人,</P>
还是挺身而出,穿上战甲去扞卫家国?</P>
岳飞面临着异常艰难的抉择。</P>
岳母姚氏看穿了儿子的心思。</P>
面对时局,</P>
她深明大义,</P>
主动要求岳飞‘从戎报国’,</P>
还在岳飞的后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P>
让岳飞铭记在心。</P>
岳飞忍痛别过亲人,</P>
第三次投身军营,投身于刘浩麾下。”</P>
“靖康元年(1126年)冬,</P>
康王赵构亲临相州,于十二月初一设立河北兵马大元帅府。</P>
正是此间,</P>
岳飞随刘浩的部队,被归入了大元帅府的管辖之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