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胜利,震动了宋廷。</P>
高宗赵构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对胡松年说道:‘朕虽素闻岳飞行军极有纪律,未知能破敌如此。’</P>
胡松年回道:‘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P>
若号令不明,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安能成功?’</P>
岳飞因功除清远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P>
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P>
“岳飞克复襄汉,</P>
是南宋头一次从敌人手里成功收回大片失地,</P>
且又攻取了原先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P>
是南宋进行局部反攻的一次重大胜利。</P>
收复襄阳六郡后,</P>
岳飞奉诏移屯鄂州,鄂州从此成为岳家军的大本营。</P>
为了巩固新收复的领土,</P>
岳飞派遣了两千人驻守襄阳府以及唐州和邓州,</P>
一百五十人守卫郢州,</P>
另有两百人驻守随州。</P>
同时,他命令守城官员修复和加强城池设施,提高戒备等级。</P>
除了军事防御,</P>
岳飞还大力推动营田的发展,积极吸引农民归乡务农,以加强当地的经济基础。</P>
通过岳飞的不懈努力,</P>
襄汉地区不仅从伪齐的蹂躏和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P>
更逐渐发展成为南宋连接川陕、北进中原的重要战略支点。”</P>
“建炎四年(1130年),</P>
洞庭湖区域的农民军领袖钟相起兵反宋。</P>
但在他被杀后,杨么等人又集结力量占据了洞庭湖区。</P>
他们用陆耕水战的方式,继续与南宋朝廷做抗争。</P>
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P>
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P>
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P>
忍无可忍的赵构命宰相张浚担任诸路兵马都督,</P>
同时任命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P>
率领大约五万军队前往镇压。</P>
岳飞于三月从池州开始进军,四月抵达潭州。</P>
他首先成功招降了杨么的部将黄佐,</P>
又让其回到湖中招降杨么部众,</P>
先后来降者达两千三百余人。”</P>
“岳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P>
他命黄佐攻击周伦水寨,周伦败走,部卒被杀死和坠入湖中者甚众,寨栅粮船全被焚烧。</P>
接着,岳飞事先设下伏兵,</P>
又让此前屡被杨么打败的任士安出战诱敌。</P>
待士安精力垂困时,</P>
伏兵乃起,四面围击,大获全胜。”</P>
“杨么水寨一时难以攻破,张浚对此一直放心不下。</P>
但岳飞向他保证,</P>
在除去从潭州到洞庭的来往路程,</P>
他会在八天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P>
岳飞抵达鼎州后,首先派遣已投降的杨华作为间谍,潜入杨么的寨中暗中联络其部下,试图诱使他们投降。</P>
同时,他在外面布置营寨,排出战舰,进行军事威胁。</P>
之后不久,</P>
黄佐受岳飞命,由岳飞的机密官黄纵陪同,前往杨钦的营寨进行招降。</P>
结果,杨钦带领全寨一万余人(其中能战之士有三千多),</P>
驾驶数百艘船只,向岳飞投降。</P>
岳飞立即向朝廷报告,并请求对杨钦进行封赏。</P>
随后,又通过杨钦的劝降,</P>
使全琮、刘诜等部也先后归顺了岳飞。</P>
至此,岳飞兵不血刃,斩下杨么一臂!”</P>
看到这儿,观众开始热议起来,</P>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岳飞深得兵法精髓!”</P>
“不战而屈人之兵,岳飞果然有勇有谋!”</P>
“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赵构对岳飞还是挺好的。”</P>
“只是道不同,二人终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