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奉表称臣,底线?什么是底线?(1 / 2)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奉高宗赵构之命入朝觐见。</P>

赵构在寝阁私下会见岳飞,</P>

并向岳飞说道:‘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P>

还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拨给岳飞统帅。</P>

此举是朝廷对刘光世在淮上战役中,</P>

企图换防逃避战斗、退军当涂,差点误了大事的惩罚,</P>

也就是朝廷剥夺了刘光世的兵权。</P>

岳飞见部队即将得到扩充,收复中原有望,于是心情异常激动。</P>

他亲手写了一份《乞出师札子》,</P>

详细阐述了他恢复中原的计划。</P>

值得注意的是,</P>

他在这份文书中不再提及迎接‘二圣’或‘渊圣(宋钦宗)’回归,</P>

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P>

从此处可见,岳飞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赵构的忌讳所在。”</P>

“赵构在阅读了岳飞的奏疏后,</P>

亲自赐予御札进行嘉奖,</P>

同时都督府也向岳飞通报了刘光世军的情况。</P>

刘光世军划归岳飞统率,看似已成定局,</P>

但关键时刻,</P>

张浚和升任枢密使的秦桧,却突然站出来进行阻挠。</P>

赵构还是采纳了张浚的建议,</P>

不顾之前许下的承诺,</P>

下诏告知岳飞淮西合军一事,情况有些复杂。</P>

最终决定,不把刘光世军拨给岳飞。</P>

张浚在与岳飞会面时,避而不谈先前的决定,</P>

转而询问淮西军中的人事安排,</P>

岳飞直率的回答却遭到张浚的讽刺。</P>

岳飞心怀不满,</P>

于是提交了一份请求辞去军职的申请,</P>

不等批示,</P>

就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稍作交代后,</P>

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孝了。”</P>

“赵构得知岳飞辞职后,</P>

立刻下令鄂州军营的将领,以及李若虚和王贵等人去劝请岳飞归队。</P>

同时他还派遣张宗元到鄂州军中担任宣抚判官。</P>

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返回军中继续履职。</P>

而就在此后不久,</P>

由于张浚用人不当,淮西军内发生了兵变,张浚因此引咎辞职。</P>

得知兵变的消息后,</P>

岳飞立即上书表示愿意率领军队进驻淮甸,拱卫建康行朝。</P>

但赵构却只是让岳飞驻扎在江州。”</P>

“九月、十月期间,</P>

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P>

他在入朝拜见赵构时,</P>

提出立赵构的养子赵瑗为皇储,以彰显高宗的正统地位。</P>

但这个提议却引起了赵构的不满,他因此责备了岳飞。</P>

后世有人认为,</P>

岳飞与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P>

有观众看到这儿,忍不住叹息道,</P>

“唉……赵构一开始还是挺重视岳飞的。”</P>

“岳飞也是有些任性了,如果换做是郭子仪,或许处理事情会更加圆滑一些。”</P>

“不过赵构阻挠岳飞北伐,统一华夏,还是不可原谅的事情。”</P>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却落得惨死下场,还是让人痛心无比。”</P>

“帝王心术深不可测,伴君如伴虎啊!”</P>

……</P>

“此时,宋金之间的对峙形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P>

金太宗逝世后,</P>

完颜亶登上了帝位。</P>

原本位高权重的军事领袖完颜粘罕,逐渐失势,于当年七月离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