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一开始所说,</P>
李积并非天才型选手,</P>
他这一路走来,其实也有颇多的坎坷,也打过一些败仗。</P>
后世甚至有人因此说他是‘常败将军’。</P>
早年时,</P>
李密率领的瓦岗军老是打败仗,</P>
后来更是被王世充打得血崩不得不投降李唐,</P>
但将这些失败全部归咎于李积,显然是有失公允的。</P>
那时的李积尚且年轻,远未成长为后来那位横扫天下的无敌统帅。</P>
败给王世充、窦建德这样的枭雄,对他而言并不丢人。</P>
这些挫折不仅未将他击垮,反而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验。”</P>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P>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即唐太宗。</P>
为避讳皇帝名,</P>
李世积更名为李积,</P>
并受封为并州都督,享有九百户的封邑。</P>
而这也标志着李积正式进入贞观朝,并开启了新的军事生涯。</P>
贞观三年,</P>
唐太宗决定攻打东突厥的颉利可汗,</P>
由兵部尚书李靖统领,</P>
李积担任通漠道行军大总管,共同出兵云中。</P>
李靖突袭定襄,吓得颉利可汗出逃。</P>
但途中恰好遭遇李积率领的大军,</P>
双方在白道进行了一场激战,</P>
颉利战败,突厥兵士四散而逃。”</P>
“颉利逃走后在沙漠入口处安营,并派出使者求和。</P>
朝廷随后下诏,派鸿胪卿唐俭去赦免突厥。</P>
当时,李积与李靖的军队会合,他向李靖建议道:‘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P>
今诏使到彼,虏必自宽,可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深入追之,可擒也。’</P>
李靖深知突厥这头饿狼绝对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走,</P>
于是当即便同意了李积的计策,出兵偷袭!”</P>
“李靖率兵连夜追击,李积紧随其后。</P>
李靖的军队迅速抵达碛口,成功截住了突厥大军。</P>
经过一场压倒性的战斗后,</P>
突厥军队四散溃逃,</P>
颉利与万余人企图穿越沙漠逃脱。</P>
然而,李积早已事先在沙漠的出口设下埋伏。</P>
颉利眼见突围无望,只得率领其部落向李积投降。</P>
这一战,</P>
李靖和李积联手一举覆灭了强大的东突厥,俘虏五万余人,一雪李渊称臣及李世民渭水之战的耻辱。</P>
大唐的威名因此远播草原与西域,</P>
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朝拜,一致推举李世民为‘天可汗’。”</P>
“要知道,</P>
玄武门之变那年,</P>
颉利曾率领十几万大军大军一路南下,</P>
如入无人之境一般,</P>
直逼距离长安仅四十里远的泾阳,</P>
让李世民颜面尽失。</P>
然而,仅仅两三年后,</P>
李世民便派出大军,一举覆灭了强大的东突厥,洗刷了当年的耻辱。</P>
在灭亡东突厥的战役后,李积在军中声名鹊起。</P>
李世民授李积为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大赞道:</P>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其情顿拙,朕今委任李积于并州,遂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P>
意思是diss隋炀帝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P>
只知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事的洞察竟如此昏庸。</P>
如今我只需委派李积镇守并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