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句丽也取得了一些胜利,</P>
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P>
大唐的攻势一轮接一轮,</P>
无情地消耗着高句丽的国力,</P>
为其最终的覆灭埋下了伏笔。”</P>
“总章元年(668年),</P>
高句丽的统治区域,在唐军持续不断的消耗下日益缩小,</P>
军队士气低落,兵无斗志,</P>
许多关键的军事要地,也已落入唐军掌控。</P>
高句丽政权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P>
在这种情况下,</P>
唐高宗李治自然不会再给高句丽统治者任何恢复的机会。</P>
他果断集中优势兵力,</P>
对高句丽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进攻!”</P>
“正月时分,</P>
唐高宗理智,任命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P>
二月,李积指挥唐军进攻扶余城。</P>
同时,在金山击败高句丽军的唐朝将领薛仁贵,</P>
也带着三千精兵,也来到了扶余城下。</P>
此战薛仁贵表现神勇,</P>
消灭了上万敌军,并成功占领了扶余城。</P>
扶余川内的其他四十余座城邑见状纷纷投降,</P>
仅凭一战,</P>
薛仁贵就稳定了整个扶余川的局势。”</P>
“泉男建得知扶余川已落入唐军之手,急忙调派五万大军前往救援。</P>
但这支大军在薛贺水与唐军相遇,并遭到了唐军各部的联合攻击。</P>
唐军一举攻破高句丽五万人大阵,</P>
斩杀高句丽军队官兵五千余人,</P>
俘虏三万余人,</P>
缴获器械、牛马不计其数。</P>
借此胜利之势,</P>
李积继续进军,并顺利攻占了大行城。”</P>
“后面的情况大家已经知道了,</P>
李积、苏定方等各路将领合围平壤,成功覆灭高句丽。</P>
至此,</P>
一个在华夏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P>
强盛了七个世纪的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P>
终于彻底灭亡了!”</P>
所以已经看过高句丽灭亡了,</P>
但再次看到他被灭,</P>
杨广还是忍不住挥拳大喊道:“好!灭的好!!”</P>
“不管是李积,还是苏定方,朕都要你们成为大隋的得力干将!”</P>
“他李二能赐你们李姓,朕就能赐你们杨姓!”</P>
“他李二能让你们当大总管,朕能让你们当大大总管!!!”</P>
“……”</P>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唐朝西北边境局势又起波澜。</P>
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吐谷浑被败北,边境生乱。</P>
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领数千帐部众舍弃故土,投奔凉州,</P>
并请求迁入唐朝腹地。</P>
唐高宗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P>
统领右武卫独孤卿云、辛文陵等人,</P>
分兵屯驻凉州与鄯州,</P>
以防御吐蕃的侵犯。</P>
六月底,</P>
唐高宗又任命左武卫大苏定方为安集大使,</P>
节度诸军,</P>
以稳定吐蕃与吐谷浑的局势。</P>
在西北边陲啸啸马鸣、瑟瑟寒风中,</P>
年迈的苏定方度过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P>
虽然他心向故土,</P>
盼望回到大唐的国都长安,</P>
但他终究还是等不到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