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七战七胜,驱逐匈奴(1 / 2)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P>

卫青为车骑将军,</P>

领三万骑兵从雁门出发,长驱而进斩首匈奴数千人。</P>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P>

匈奴再次大规模入侵上谷、渔阳,</P>

攻破辽西,杀害辽西太守,</P>

并打败了渔阳守将韩安国,掳掠了两千多名百姓。</P>

为了稳定边塞形势,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P>

与此同时,卫青则率领大军,直扑匈奴占据的黄河河套地区。”</P>

“卫青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P>

从西边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P>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高阙,</P>

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P>

而后,卫青又率领精骑飞兵南下,</P>

直抵陇县西,</P>

对白羊王、楼烦王形成了包围。</P>

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妙,仓皇带领部下逃跑。</P>

汉军则趁势掩杀,</P>

歼灭了匈奴精锐部队五万余人,</P>

俘获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P>

此战之后,</P>

汉廷完全控制了水草肥美、形势险要的河套地区。</P>

为了巩固这一战略要地,</P>

汉武帝下令在此修筑朔方城,</P>

并设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P>

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口到这里定居,</P>

并着手修复了秦朝时期,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P>

这些举措不仅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P>

还为汉朝进一步反击匈奴建立起了桥头堡。</P>

此战汉军全甲而还,</P>

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P>

卫青的校尉苏建也因军功被封为平陵侯,食邑以前一百户。</P>

卫青的另一个校尉张次公也立了功,被封为岸头侯。</P>

这一战也彻底奠定了卫青在汉军中的地位,</P>

卫青的能力,也得到了汉武帝毫无保留的信任。”</P>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夏,</P>

匈奴数万骑兵进攻代郡,杀害太守共友并掳掠千余人。</P>

同年秋季,匈奴再次入侵雁门,杀掠千余人。</P>

元朔四年(前125年),</P>

匈奴又出动三万骑兵攻入代郡、定襄和上郡,</P>

边境形势愈发严峻。</P>

为了继续抵御和打击匈奴,</P>

汉武帝命令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P>

同时,他又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P>

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P>

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P>

代国之相李蔡为轻车将军,一同从朔方出兵,</P>

全部归属车骑将军卫青指挥。</P>

另外,朝廷还指令大行李息和岸头侯张次公担任将军,从右北平出兵。</P>

此次行动,汉军共调动了骑、步兵各约八万人。”</P>

“为应对汉军攻势,</P>

匈奴人派出强将右贤王进行迎击,并集结了大约十五万骑兵供其调遣。</P>

但右贤王觉得汉军距离自己较远,所以放松了警惕。</P>

卫青则却率领精锐骑兵,</P>

轻装急行七百里,</P>

连夜偷袭敌营,</P>

将匈奴的庞大营地彻底打乱。</P>

随着汉军的后续部队也及时赶到并投入战斗,</P>

喝酒喝得晕头转向的右贤王,见局势已经无法挽回,</P>

只得带着一名爱妾和几百名精壮骑兵,突围逃往北方。</P>

此战,汉军俘虏右贤王麾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并夺取牲畜数百万头。</P>

这一战汉军战果辉煌,</P>

卫青算是较为彻底的击垮了匈奴右贤王,</P>

使右贤王的编制从此几乎形同虚设,斩断了匈奴人的一臂。”</P>

“接到卫青传回的捷报后,</P>

汉武帝欣喜若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