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唐第一军神,李靖!(2 / 2)

两位军事家都非常善于运用地形、兵力、战术等多种手段,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P>

他们两位在战术运用上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和风格迥异。</P>

韩信在战术运用上更加灵活多变,善于出奇制胜;</P>

而李靖则更加注重对敌情的分析和判断,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P>

其次,从战略眼光上看,两位军事家都具备非常高的战略眼光。</P>

韩信的战略视野更为宏阔,能够从全局出发,洞悉战争的整体趋势;</P>

而李靖则更注重对敌人的细致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敌情来制定克敌之策。</P>

这两处特点几乎没有强弱之分,只是切入点不同而已。</P>

最后,就只能从成就上看。</P>

他们两位,也都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就。</P>

韩信在帮助汉王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击败了有无敌之名的霸王项羽。</P>

而李靖则在唐朝对抗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唐朝的稳定和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P>

比对手,</P>

恐怕还是霸王项羽更重量级一些,</P>

所以老夫暂且将李靖放在了第二位。”</P>

“李靖出身关陇贵族家庭,家世显赫。</P>

其曾祖父李欢仕西魏为河、陕两州刺史,封爵永康县公;</P>

祖父李崇义仕北周为和、岐两州刺史,抚军将军,袭爵永康公;</P>

父亲李诠仕隋,任赵郡太守,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永康公。</P>

其舅,便是隋朝名将韩擒虎。</P>

李靖虽然出身贵族家庭,</P>

但奇怪的是,</P>

他成年后的生活却很不如意,甚至有一些潦倒。</P>

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去深入讨论,</P>

毕竟也不只是李靖一人在隋朝过得不好,</P>

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程咬金等人,</P>

也不过只是一群酱油党的而已。”</P>

“李靖自幼便怀有雄心壮志,他</P>

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P>

透露着他内心强烈的进取心。</P>

而且早在少年时期,李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P>

他的舅舅,隋朝着名将领韩擒虎,</P>

对他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P>

认为唯有李靖才有资格与自己深入探讨孙吴兵法之精髓。</P>

而隋朝的首席将领杨素,更是对李靖青睐有加,认为他具有宰相之才。</P>

时人能得到杨素此等评价的,</P>

除了李靖,也就是瓦岗军领袖李密和封德彝了。</P>

但值得注意的是,</P>

此时的李靖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他的政治洞察力和经验在那时还略显稚嫩。</P>

大业末年,</P>

隋炀帝为避战乱退守江左,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P>

斯时天下纷乱,群雄并起,</P>

正可谓隋失其鹿,</P>

天下共逐之。</P>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靖还自锁上变,意图向隋炀帝揭露晋阳留守李渊的野心。</P>

这样的举动,实在是有待商榷。</P>

不过没关系,人总是需要经历过什么,才能迅速成长起来,</P>

哪怕是天众之才的李靖,也需要经历生活和官场的毒打。”</P>

“最终,李靖的自锁上变以失败告终。</P>

李渊父子自晋阳起兵后,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克长安。</P>

李靖就此成为了李渊的阶下囚。</P>

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如何甘心就此死去?</P>

于是,在临刑将要被斩时,他忍不住大声疾呼道:</P>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P>

李渊听后,很是欣赏他的言谈举动,</P>

李世民也非常欣赏李靖的才识和胆气,</P>

因而获释。</P>

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