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李左车,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狗头军师,他乃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啊!</P>
对于李左车提出来的计谋,陈余却固执己见,以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由拒绝采纳。</P>
他甚至认为,</P>
韩信兵力单薄且疲惫不堪,他们若采取守势,不主动出击,</P>
恐怕会引来其他诸侯的轻视,</P>
误以为他们胆怯,进而对赵国不利。</P>
韩信作为兵法大家,自然之道自己的处境,他心里对当前局势其实也非常担忧。</P>
因此,当他得知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时,</P>
他顿时心中大喜,如释重负,这才敢继续率军前行。</P>
同时,韩信也察觉到陈余的野心勃勃,企图在井陉口将汉军一网打尽。</P>
针对陈余的轻敌心理,</P>
韩信心中想到了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P>
“韩信率军驻扎在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P>
深夜时,</P>
他从汉军中挑选了两千精锐骑兵,</P>
命令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P>
借助夜色的掩护,</P>
通过山间小径,秘密潜行到赵军大本营的后侧埋伏。</P>
同时,他又做出布置,</P>
一旦赵军倾巢出动之后,</P>
他就会乘着赵营空虚速攻进去,</P>
然后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插上汉军的红旗。”</P>
“韩信把任务交代完毕后,便传令全军开饭。</P>
但这次出征与往常不同。</P>
往常临战之前,士卒们总要饱餐一顿,</P>
但这次韩信却只给士兵们预备了少量饭菜。</P>
将士们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P>
韩信便为他们解释道:‘大家先稍作忍耐,待明日击败赵军后,我们再举行丰盛的庆功宴。’</P>
尽管将士们心里有些不太相信,</P>
但他们还是按照韩信的部署行动,踏上了征程。”</P>
“在两千骑兵秘密出发后不久,</P>
韩信又派遣一万人马组成先锋队,向井陉口挺进。</P>
他们来到绵蔓水畔,沿着绵蔓水岸摆成阵势。</P>
韩信知道陈余想要把汉军一网打尽,</P>
因此判断他不会轻易去攻击这一万人组成的先锋队伍。</P>
他对先头部队的将领说:赵军已占据地利,筑起了坚固壁垒。</P>
我们这一万先锋并非主力,又未打出大将旗鼓,陈余定然不会轻易出击。</P>
他担心一旦攻打你们,我们后面的主力部队就会往回撤退。</P>
事态发展正如韩信所预料,</P>
这支先头部队并未遭到任何阻击,就顺利地开到了绵蔓水的东岸,建立起阵地。</P>
而赵军看到汉军背水布阵,自绝退路,</P>
纷纷嘲笑韩信不谙兵法,</P>
竟将自己的军队置于死地。”</P>
“不过赵军这会儿笑得有多开心,等会儿就会哭得有多绝望!</P>
而背水一战,也正是韩信真正一战成名的时刻!</P>
天色微明时分,</P>
汉军在韩信的安排下,已经全部准备就绪。</P>
韩信高举大将旗鼓,</P>
亲自率领汉军,擂鼓呐喊,</P>
浩浩荡荡地杀向井陉口。</P>
陈余见汉军终于发起总攻,认为这是歼灭汉军的绝佳机会,</P>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令赵军全军出击。”</P>
“赵军如潮水般涌出,铺天盖地涌冲向汉军。</P>
双方军队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P>
在激战许久之后,</P>
韩信见时机成熟,向张耳发出信号。</P>
两人佯装战败,丢弃旗鼓仪仗,迅速向着绵蔓水方向撤退。</P>
赵王歇和陈余见状,</P>
误以为汉军已败退,于是下令全军追击。</P>
十几万赵军如倾巢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