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秦失其鹿,楚汉相争!(1 / 2)

“当韩信率军抵达高密以西时,</P>

西楚的援军也已适时到达,由主将项它和裨将龙且率领。</P>

西楚援军虽然号称二十万,但实际上也就差不多十万上下。</P>

因此即便齐王与田广合军一处,齐国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十五万。</P>

但由于韩信此次带来的军队也就只是十万上下,</P>

所以双方的兵力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P>

“双方的目标都非常明确,</P>

韩信一方为了军功誓要以武力灭齐,</P>

而齐国则为了自保,不得不拼死一战,</P>

高密之战,一触即发!</P>

从齐军的部署来看,</P>

他们是想让韩信军队再次陷入齐国的战争泥潭,</P>

就像当年的项羽一样,</P>

纵然齐国无法正面与之相抗,也要利用四面围攻的战术来拖垮韩信军。”</P>

“大战开始后,</P>

韩信利用了楚军对地理情况不熟悉的情况,</P>

先在河水上游筑坝蓄水。</P>

等到下游势减弱,易于渡河时,他便派出先头部队过河。</P>

龙且见状,</P>

便趁韩信军半渡之际,展开攻击。</P>

韩信于是假装败退,以此诱使楚军全面出击。</P>

没错,又是‘示敌以弱,诱敌深入’,</P>

这招在韩信手上已经被使得出神入化了。</P>

可偏偏有人不信,还是赶着给韩信去送人头。”</P>

“韩信大军分为了两路。</P>

其中一路埋伏于水畔,</P>

另一路则由韩信率领,渡河展开攻势。</P>

龙且在汉军渡河之际发起攻击,</P>

韩信佯装败退,诱使龙且深入追击。</P>

待大部分楚军渡河之时,</P>

韩信一声令下,</P>

移除上游堵塞的沙袋,霎时间积蓄的河水汹涌而下。</P>

这场人为的洪水冲散了河中的楚军,</P>

其余楚军也被分隔两岸,首尾难以相顾。</P>

见楚军已被成功分割,韩信立马挥师进攻楚军。</P>

混战中,</P>

龙且战死,</P>

楚军全军覆没。</P>

楚军在高密一役战败后,与齐军一同向南溃败。</P>

韩信大军紧追不舍,</P>

最终在上假密一带成功击杀楚军裨将周兰,</P>

并生擒楚亚将齐王田广等人。</P>

据《史记》记载:'乐成侯丁礼:以都尉击项籍,属灌婴,杀龙且,更为乐成侯,千户。'</P>

灌婴当时是以御史大夫领郎中骑兵,</P>

击杀龙且的是灌婴手下的骑都尉,</P>

所以这也就变相成为了灌婴杀龙且。”</P>

“其实,仔细审视这场战斗,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P>

楚军可能对齐地的地貌不太了解,但齐国人自己难道还不清楚吗?</P>

但令人疑惑的是,</P>

既然齐国人心里很清楚,为何他们事先不提醒龙且呢?</P>

关于这一点,史书或许已经给出了解释。</P>

龙且曾对其麾下将士说过一句话:‘且救齐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半可得,何为而止!’</P>

这句话无疑已经暴露了龙且的野心,</P>

他想的不是救援齐国,而是想将半个齐国据为己有!</P>

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当时没有齐人向龙且发出警示。</P>

实在是因为龙且代表的楚军前来援助齐国,也并不仅仅只是援救,更是为了在战胜汉军后,从齐国获取最大的利益。</P>

因此,对齐王来说,</P>

无论是韩信代表的汉军,</P>

还是龙且率领的楚军,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吞并齐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