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兴汉四百年之张良’,
自秦朝开始到之后的年代,
张良谋士榜上排队第一,
几乎没有谁会有异议吧?
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卓绝,
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他的超群智慧和过人胆识。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盘点‘千古谋圣’张良的一生。”
“张良,字子房,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
他的祖父开地曾在韩国连任三朝宰相,
父亲张平也历任两朝宰相。
但到了张良所处的时代,韩国已经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让张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亡国、亡家之恨。
怀揣着强烈复兴韩国的雄心,
年轻时的张良散尽家财,四处寻找刺客。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力士,
并制作了一个大铁椎,
在博浪沙袭击了秦始皇的巡游车队。
但遗憾的是,
大锤击中的只是副车,而不是秦始皇所在的主车。
博浪沙刺秦,张良名震天下。
年仅二十岁便经历国破家亡的他,
矢志复仇,
为此不惜散尽家财,
这份执着持续了整整十二年。
从青涩少年到稳重中年,只为祭出那复仇之锥。
历经江湖风雨,
隐匿于草莽之间,
张良深刻体验了人生百态,
更结识了天下英豪。
他精心挑选的力士,亦是出类拔萃。
荆轲、高渐离都曾刺秦,事未成而身先死。
唯有张良,凭借远程狙杀之策,几乎就要成功。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事后还能安然脱身。
少年张良,身怀墨家侠义之气,以一人之力,勇挑六国遗志,孤身挑战天下之主。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种气概,或许就是成就张良的底蕴所在!”
“但张良也因刺杀秦始皇而被全国通缉。
他不得不隐姓埋名,逃到下邳隐居。
但正是在那里,
发生了一件颇具传奇性的事件。”
“一日,张良走到沂水圯桥头,偶遇了一身着粗布短衫的老者。
老者走到张良身旁,故意将鞋遗落桥下,随后傲慢地吩咐道:‘小子,去给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虽感意外,但仍旧替老者取回了鞋。
但紧接着,老者却又翘起了脚,要求张良为其穿鞋。
张良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细心地替老者穿上了鞋子。
可那老者非但不领情,反而大笑着扬长而去。
张良愣在原地,目送老者远去。
只见那老者在走出一段距离后,
突然又折了回来,
返回到了桥上,
并对张良说了句,孺子可教也。
他还跟张良约定,
五日后的凌晨桥头再会。
张良虽然疑惑惑,但依旧恭敬的答应下来。”
“五日之后,鸡鸣初现。
张良匆匆赶至桥头,却发现老者已等候多时,遂遭责备并被要求五日后再见。
第二次,张良又晚了老人一步,再受斥责。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了桥头守候,终于先老者一步到达。
张良以至诚和隐忍,最终感动了老者,或者说是通过了老者的测试。
老者赠予张良一卷书,言:‘读此书,足以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纷扰,此书可助你兴邦立业。十三年后,再来见我。’
言罢,老者飘然而去。
及至天明,张良展开书卷,赫然竟是《太公兵法》!
得此奇书,
张良历经数年潜心研读,
终成‘胸藏千百计,腹中有乾坤’的一代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