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才有了那场名垂千古的‘鸿门宴’。”
“鸿门宴之后,便是楚汉争霸。
但这时候的刘邦,已经被项羽扔到了西川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虽然西川地区物质条件优越,
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整个西川盆地就是一个难以翻出去的‘坑’,一个大型的牢笼。
显然,范增是有意将项羽的‘死对头’刘邦给困死在西川。
可是,这样的小伎俩,有如何能逃过张良的眼睛?
刘邦曾为了表彰张良,
赐予他百溢黄金和二斗珍珠,
而张良却把这些都送给了项伯。
借此机会,
汉王又让张良重礼贿赂项伯,请他帮忙争取汉中地。
项羽最终同意了这一请求,刘邦因此得以占据汉中。
可以说,
若没有张良的从中斡旋,
刘邦想要夺取三秦之地,几乎是痴人说梦。”
“后来,张良又向刘邦建议,让他在军事上与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结盟,并重用自己人韩信。
由此,汉初三大名将齐聚刘邦麾下。
对于这三人的功绩,太史公曾如此评价: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可以看出,
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
完全是因为他采纳了张良的正确战略。
占据巴蜀与关中这座物产丰富的粮仓,再与各路诸侯联合,
这使得刘邦尽管屡战屡败,但却始终可以东山再起。
反观项羽,
虽百战百胜,却因战略上的失误,缺乏一个稳定的大本营。
最终在垓下一战败北,身死名裂。
对于张良的功绩,刘邦心里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他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张良也被后人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刘邦封张良万户侯,
但张良最终却婉拒了刘邦的封赏,
仅接受了留地(泗水郡留县)作为封地,因而得名‘留侯’。
不久之后,
张良就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世俗纷扰。
有传说说他跟随赤松子修炼仙术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后世的‘张天师’一脉,其实就是张良的后代。
后人说,
张良之所以这么做,
是因为他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以此作为他急流勇退的原因。
但对于这样的观点,老夫却认为这并非全部。
张良对于自己的选择,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
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的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
‘一开始,我之所以会去刺杀始皇帝,不遗余力地的想要推翻大秦,纯粹就只是为了复兴故国。
然而,
当我目睹曾经统一的华夏大地,再次陷入分裂,重现战国时期的纷争,
当我所寄予厚望的韩王后裔表现平庸,
当我看到楚霸王残忍无度时,
我才意识到,我终究还是太过狭隘了。’
因此,张良选择了辅佐高祖刘邦。
尽管刘邦有一些痞气,但总归还算是一位仁爱之君。
最终,在张良的辅佐下,刘邦成就了大业!
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张良最后选择了隐退,不问世事。
对于张良这样的传奇人物来说,
如此结局,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