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暗地中还有一道力量锁定了孙坚,让他的判断产生了错误。
被一箭正中咽喉要害,任凭孙坚有通天的本领。
这一箭之下,也是连遗言都没有说出来,当场从马上跌落而亡。
让身后追过来的亲兵卫队连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孙坚中箭身亡的消息传到安乐城,吕明愕然。
他原以为打破了孙坚的宿命,却没有料到孙坚依旧死在了黄祖之手,只不过时间向后挪了不到两年而已。
在得知父亲被暗算去世的消息后。
孙策大怒,立即引兵从丹阳出发为父报仇。
命令在汝南镇守的程普、在颍川镇守的韩当、在九江镇守的黄盖同时出兵增员。
四路大军齐进,誓要灭掉荆州。
在听闻孙坚阵亡后,担心腹背受敌。
袁术军不战而溃,曹操挥师追击,在襄邑、宁陵连败袁术。
袁术连连败退。败退途中再不顾盟友的关系,直接命令大将桥蕤、纪灵攻打处于空虚状态的颍川、汝南两郡。
颍川大部分兵力都被韩当带走,守卫在这里的孙贲不敌。直接带兵弃城逃往九江郡。
镇守在汝南的孙静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被内应偷开城门,里应外合之下战死。
连续攻克两郡之后,袁术军的士气大振。
在颍川击败追击的曹军。曹军退回兖州。
袁术此举,让正在荆州大败黄祖三万军队的孙策愤怒不已。
大骂袁术背信弃义,禽兽不如,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尸万段。
但孙策现在也只能是咒骂而已,却奈何不了袁术。
孙坚被杀,接着丢了颍川、汝南两郡。
这些消息传到领地后,后方已经出现人心不稳的迹象。
江东六郡的那些大族,原本就是多方下注。见到孙策势弱,肯定会起异心。
若不及时控制住局势,被别人钻了空子,就算是打下荆州也没有意义。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撤出荆州。在撤出之前,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命黄盖、祖茂守江夏,自己率新收的大将太史慈回援九江郡。
韩当、程普、周瑜各率领偏师回去镇守局面不稳的吴郡、会稽、豫章三郡。
这三人中韩当、程普都是孙坚留下的老臣,忠心耿耿,实力不凡。
周瑜是孙策自身起家的班底,值得信任。
有这三人在,后方的事情孙策不用担心。
至于江夏这边,黄盖、祖茂都是孙坚留下的老臣,为人谨慎,实力上更是没有问题。
留下他们双人在这里镇守,精兵更是留下了足足两万。
除非刘表动员荆州的全部兵力来攻,否则的话,江夏的安危不是问题。
孙策在回援九江时,借路庐江郡。
在路过安乐城的时候,他特意停留了半天。
除了修复双方已有裂痕的盟友关系外,更是请教以后他以后的行动方向。
对于父亲孙坚的小动作,孙策当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以他的身份,却无力阻止。
孙策虽是孙坚的大儿子,只不过孙坚并没有明确指定他继承人的身份。
父亲对待族兄孙贲更是喜爱,平素打仗都把孙贲带在身边,重点培养之心让孙策都有些嫉妒。
除孙贲外,还有四叔孙静的家族地位也在他之上
对待孙坚的命令,孙策唯一做的就是以四处征讨的名义,消极抗拒父亲的决策,不参与针对吕明的那些小动作。
这点让孙坚很是不高兴。不过碍于长子的实力和功绩,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孙坚死亡的太过突然,并没有指定出继承人。
孙策在丹阳出兵的时候,为什么下令让程普、韩当、黄盖同时出兵,就是看看父亲的这些老臣会不会听从他的命令。
结果还是不错的。
孙坚手下的这些老臣子,都认孙策为主。没有人违抗他的命令。
只不过孙策没有想到袁术会背信弃义,强夺了颍川、汝南两郡。
就算是如此,孙策也丝毫不后悔将那些老臣召集过来的命令。
袁术手下有近二十万精兵,在偷袭的情况下,那些老臣在与不在,都保不住两郡。
孙策的召集令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阴差阳错,保全了这些老臣。
对于孙策的求教,吕明只给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是稳住基本盘,耐心经营手中的那些地盘。
孙策虽丢了颍川、淮南两个大郡,却依旧有六郡在手。
除袁术外,周围并没有强临,可以给他充分的发展时间。
有这段时间在,只需要耐心经营,真正把六郡之力化为己用,足以不惧天下任何一路诸侯。
第二点就是出兵作战的时候小心谨慎!
孙坚就是个典型。因为个人武力值太高。就特别轻敌,自视甚高。
作战行事不留有余地。结果导致被暗算而死。
对于吕明的建议,孙策是虚心接受。
孙坚的意外死亡,让他愤怒的同时也有些埋怨。
明明自己已经明确提醒了父亲,让他作战的时候要带上亲卫。
父亲却始终不当回事,结果引来此祸。
他已经询问过亲卫,父亲的死亡根本不是意外,明显是有人根据父亲的脾气做了局。
孙坚攻打刘表的时候,给自己的信中,言明他已经二次觉醒,心中颇有自得之意。
孙策自己前不久也二次觉醒,对于二次觉醒后的实力最为清楚。
肯定有人在背后设局,否则凭借黄祖的几个手下就算是能暗算的了孙坚,也不可能将其击杀。
这设局之人的实力绝对不会在自己之下。
就算是吕明不提醒,他也会小心谨慎的。
孙策现在的亲卫增加到了三十二人,每一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勇士。
其中更有蒋钦、周泰这两个开启双能力的将才。
凭借着这些亲卫,孙策自负就算是被十万大军包围,也足以脱身。
这次前往九江,除了大将太史慈之外,他更是带了八千精兵。
黄盖走后,九江郡由朱治镇守,张纮主政。
孙贲带领会稽的残兵到了之后,军队马上被收编,他本人被边缘化,失去了所有的权利。
他虽然与朱治关系不错,在孙坚活着的时候,相对于孙策,朱治也更尊敬他。
可在孙坚死后,朱治明显偏向了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