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秋收(2 / 2)

十二亩地大棚,光靠他家三口人忙不过来,幸好老吴家人不少,哥六个加上他们爷俩够用了。

种香菜亩产太少,白菜是冬储菜,他主要种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豆角,其他蔬菜种的不多。

西瓜和甜瓜一共种了不到两亩地,冬天人们可以狠心买点菜吃,轻易是舍不得买水果的。

他种地晚,还不是早熟的种子,天气冷,蔬菜生长也缓慢。

十二月初,吴卫国坐在热乎的炕头上咬口黄瓜乐呵呵的说:“一棵菜都没冻死,十亩地大棚,不算西瓜,剩下的所有菜加起来估计能有三万五千多斤。”

“明年就能把饥荒还上。”

高丽娟脸上有笑容又担心道:“儿子啊!真卖一块钱一斤?卖五毛都不少了!”

“卖十块!”吴昊之前说卖一块就是让爹妈有个心里准备,现在必须告诉他们真正价格。

这个年代平均月工资四五十,一年赚十万就是平地一声雷。

必然响彻附近几个省,赚三十万的雷声就是覆盖面了。

其实84年有钱人不少,万元户露头的同时,国外和港,澳这些地方的亿万富翁不提。

国内亿万的都不算,赚几十万几百万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老百姓不知道那么多,他不提前说明白价格,拿回家钱太多容易吓到爹妈。

有可能认为他不是从好道来的钱。

就算之前有些准备,两口子也愣了,吴卫国盯着手里咬半截的黄瓜,半晌才说道:“吃了好几块钱?”

紧接着站起身拉着媳妇,一脸阴沉的说:“你去屯子里,找一个相中的闺女回来,今天就让他俩结婚。”

“我在家把他腿打折,让他养三个月,那时候也能看出来儿媳妇有没有喜,只要留下孩子,他蹲一辈子笆篱子都没事。”

高丽娟有些呆愣坐着没动。

吴昊笑道:“生个闺女咋整?”

吴卫国惊道:“生闺女……”

“干啥?”小豆包听见了抬头接话。

吴卫国看眼女儿马上改口:“生闺女更好!”

见媳妇不动地方,他坐在一边骂道:“敢卖十块钱!你特么是疯了!”

小商品价格刚放开一部分,黄瓜从几分钱涨到一毛多点,翻倍已经不少了。

他家卖一块钱最多是多交税,有小杨那方面在,谁也不能把他家咋滴。

如果卖十块钱,那是翻几百倍呀!能卖消停吗?

吴昊自然明白这些菜卖十块钱肯定要出事的。

因为有先例啊,h省包两千多亩地的那位姓王的,一年赚两万多块钱。

亲戚朋友贪黑起早干活,一步一个坑刨着种地,忙碌一年,平均每人赚一千多。

平均每亩地才赚十块钱。

人们看见的不是辛苦,不是一亩赚多少,是看那两万多!

眼红啊!

家庭就是个小社会,屯子大一些,一个乡,千人千面。

有些人事不关己也会说一句坏话,张嘴就是花花道,这种人天生就坏。

他们为啥总敢说呢?

因为说坏话犯罪的成本太低!

一个乡都念叨姓王的这两万块,最后结果是什么?

同样的地,他种地赚钱了,乡里赔钱了,最后把大部分拿出来给乡里。

人家的粮食没涨价卖啊!

吴昊不清楚蔬菜卖十块钱后续怎么样了,但他知道,现在涨价几倍都是个事。

有些“小鬼”难缠,如今大部分,那种很小的领导不是找茬,他按规矩会抓住这事不放。

特别是那些小报纸可是非常尿性的。

专门泼脏水。

看向父母说道:“第一批蔬菜能有五千斤,明天我就拉老毛子那边去,瓜和菜,送到那边也不涨价,都卖十块钱,绝对能还很大人情。”

又跟爹妈详细讲了一下创汇的事,互相沟通了半晌,保证卖十块钱没问题,税都得按最低的收。

吴卫国不懂这些,他皱眉沉思,感觉还算靠谱,有什么创汇还有老杨在呢,最差,小犊子也不用进去。

就是特么的好像管不了这个儿子!

高丽娟这时才放心不少,看老吴都不反对了,她劝了一句:“儿子,如果真没把握,那就别卖那么贵了,咱们家可以慢慢赚钱,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

“我知道,伱放心,肯定没事的。”吴昊连连保证让爸妈安心。

他将来在这片全是保护动物的地方建农场,没钱没地位肯定不行。

上层社会为什么人捧人呢?因为眼光家教底蕴等因素,交好人比得罪人赚的多。

下层社会为什么人踩人呢?好像就是本性不咋好,还没出息,还要找存在感。

钱都做不到让人人喜欢,这次卖菜,他总要得罪一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