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房玄龄对王剪的考校(2 / 2)

“同时,我们改进了纸张的生产工艺技术,使纸张的成本大大降低。”</P>

房玄龄忽然插话“这种品质的纸张,你打算卖多少钱一张?”</P>

对于纸张贩卖的价格,王剪早派人去周边的郡县打听清楚。</P>

市面上比较好的白纸,价格是6文一张,而且还是有价无市。</P>

因为产量极低,普通百姓根本买不到。</P>

马家庄买的麻纸,都要去到2文一张。</P>

王剪把纸张的贩卖价格说了出来。</P>

“房相,我打算以2文一张的价格贩卖。”</P>

“我们出售的量比较大,普通百姓也能在书店买到我们的纸张。”</P>

这个价格,是王剪经过深思熟虑的。</P>

价格定地太高,因为马家庄生产的量大,世家大族根本消耗不了多少。</P>

靠的还是广大寒门子弟。</P>

如果价格定的太低,严重违背白纸的市场规律。</P>

他不想当这个冤大头。</P>

钱该赚还是要赚。</P>

李承乾学了王剪搞出来的算术,在心底演算了几遍,很快把马家庄一年能赚的钱算了出来。</P>

他惊喜地看着王剪“王大哥,你们一年岂不是要赚10万贯!”</P>

王剪笑着摆了摆手“10万贯只是销售金额,扣除成本,也赚不了多少。”</P>

“就赚个辛苦钱,勉强够马家庄的几千号人吃个饱饭。”</P>

马家庄造纸的利润极大,王剪自然不会傻傻地说出来。</P>

按照他定出的采购价格和工钱,10万贯的销售额,利润最少能去到9万贯。</P>

除了石灰稍微贵些,树皮和人工那些要不了几个钱。</P>

房玄龄拿起宣纸,点了点头“这么好的纸,卖2文一张实在便宜。”</P>

“要是拿去长安贩卖,那帮书生定会为之疯狂。”</P>

长安城的书生,与龙门县这边的人不一样。</P>

他们的大多是富足之家,不愁吃穿,家里有钱供他们读书。</P>

这么好的宣纸,他们还不疯抢。</P>

接下来,他们三人聊了很多的秘密事。</P>

直到深夜才聊的明白透彻。</P>

一小壶美酒被王剪和房玄龄两人喝的精光。</P>

中间的炉子热着一壶水,此刻已经沸腾,把壶盖都冲飞起来。</P>

王剪拎起茶壶,给李承乾和房玄龄两人身前的杯子倒上热茶。</P>

房玄龄则单手抚须,一脸赞赏地看着王剪。</P>

“王小兄弟,年后的春暖三月,你恐怕就要去长安接受封赏。”</P>

“到时候你和二蛋他们便要留在长安,马家庄的事宜,你要提前做好交代。”</P>

房玄龄如同一个长辈,细心地叮嘱王剪。</P>

这次来马家庄,不仅见到了番薯这等高产的新作物,还看到了新的宣纸。</P>

特别是知道马家庄宣纸的生产周期,仅仅需要一个月的时间。</P>

而且价格还比原来的白纸,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二。</P>

以后大唐的学子,大部分都用得起纸张。</P>

王剪这小滑头还说了,以后革新印刷的技术,让书本的价格降低十倍以上。</P>

到时候,寒门学子都能买得起书本学习。</P>

房玄龄开心的直抚须。</P>

...</P>

三人聊的畅快,眼看天色渐渐明朗,这才分开回去补觉。</P>

王剪蹑手蹑脚摸回床上,熟睡的韩雪莲也醒了过来。</P>

“回来啦。”韩雪莲半睁着迷糊的眼睛,脸上带着几分甜蜜。</P>

她的身子往床边挪动了几下,给王剪腾出了位置。</P>

王剪躺下后,侧身钻进被窝里,从后面抱着韩雪莲的腰肢。</P>

把头轻轻地蹭到她雪白的脖子上,轻声说道。</P>

“莲姐,这两个月我们需做好安排,初春我们便要去长安。”</P>

“嗯。”</P>

韩雪莲低声呢喃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