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王剪要现场作诗,大家都来了精神。</P>
就连李世民,也是满脸期待地看着他的应梦贤臣。</P>
边塞诗很多,不乏朗朗上口的。</P>
王剪闭起眼睛,在脑海里思索与军伍相关的诗词。</P>
过了小半炷香,王剪还没动静。</P>
“哼,装模作样。”</P>
看到王剪故作深思,王珪冷哼了一声。</P>
不过心里也松了一口气。</P>
看来这人徒有其表,没有外面传的神乎其神。</P>
“你一介黄口孺子,战争都没见过,能做出什么诗来?”崔义玄也是一脸的冷笑。</P>
朝中不少官员,对王剪年纪轻轻封侯非常嫉妒。</P>
此刻也在心里祈祷,希望王剪不要做出好诗来。</P>
都等着看这个年轻人的笑话。</P>
在众大臣期待的目光下,王剪很快睁开眼睛。</P>
“有了!”</P>
他脸上露出几分自信。</P>
看到王剪胸有成竹的样子,王珪和崔义玄心生不妙。</P>
只见王剪朝着李世民行了一个礼,又朝武将一列作揖。</P>
随即挺着身子,面向李世民的方向说道。</P>
“陛下,我这首诗名叫《从军行》。”</P>
说来也挺凑巧。</P>
《从军行》是王昌龄所作,而引起争端的这首诗名叫《闺怨》,也是王昌龄的大作。</P>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王剪双手放在背后,高仰起头朗声念了起来。</P>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P>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此诗念完。</P>
太极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P>
“好,王爱卿所作的这首《从军行》,让人荡气回肠!”</P>
李世民不知不觉中站了起来,言语里掩藏不住的激动。</P>
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他想起了带兵打仗的岁月。</P>
“听闻王县侯此诗,老臣虽手无缚鸡之力,也恨不得提刀去守护边关。”</P>
孔颖达连连抚须,一脸的慷慨之色。</P>
“孔兄所言极是,我也有此胸臆。”秘书少监虞世南点头应道。</P>
别看孔颖达这个给事中只是个五品官员,因为他是孔圣之后,地位比不少四品的大员还要高。</P>
孔颖达的话就像是一个风向标,一群出自文人世家的官员,纷纷站出来。</P>
把这首诗和王剪一顿夸。</P>
陛下和文臣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一众武将也乐得哈哈大笑。</P>
他们虽不精通诗文,可脑海里却充满带兵打仗的画面。</P>
“哈哈,王珪还有崔义玄你们两位匹夫,对小王的这首诗怎么评价?”</P>
程咬金开始发挥嘲讽技能,满脸的得意之色。</P>
平日他没少被这帮匹夫恶心到,现在看到他们吃瘪,心情瞬间大好。</P>
一张大饼脸笑的合不拢嘴。</P>
尉迟恭也双手抱胸,出来搭话。</P>
“还评价啥,两个老匹夫都成缩头乌龟了。”</P>
低着头默不出声的王珪和崔义玄,听到程咬金和尉迟恭的话后,气的咬牙切齿。</P>
可他们又无可奈何。</P>
因为这首诗,写的太好了。</P>
他们根本挑不出一点毛病。</P>
看着陛下和众臣,对王剪那厮大赞特赞。</P>
王珪和崔义玄心里很不是滋味。</P>
“失策了,没想到弄巧成拙,竟然给这阴险的小滑头造势!”</P>
他们两人的心里冒出了一股悔恨之意。</P>
大殿的最上方。</P>
李世民亲眼见识了王剪出口成章的能力,心里大为喜悦。</P>
他当即下令。</P>
“王爱卿的诗,写出了我大唐将士的气节,甚得朕心!”</P>
“赏绫罗绸缎五十匹,金银百贯!”</P>
“臣谢陛下赏赐。”王剪脸上装出激动的表情。</P>
对于赏赐的这点金银,已经不能让王剪的内心产生波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