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两败俱伤(1 / 2)

“陛下,王家商铺掌柜王弘礼,虽是臣的堂弟,但臣并无参与营商。”</P>

“臣清清白白,绝无违反唐律之举,还望陛下明察!”</P>

王珪整个人跪倒在地,语气中带着悲凉。</P>

“陛下,臣与崔希虽同出一脉,私底下并无交集啊!”</P>

崔义玄也跟着跪拜,言语带着慌乱。</P>

对于王珪和崔义玄的哭诉,李世民表情依旧严肃,并不为所动。</P>

这时候,王剪及时站出来补刀。</P>

“陛下,臣和太子改良的贞观犁仅十余天,他们的族人已经开始贩卖,而且还有数千张犁的存货。”</P>

“根据马周打探到的消息,这两个店铺最少花了10天的时间囤货。”</P>

“如果不是王侍中和崔义玄向族人泄密,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知晓?”</P>

王弘礼和崔希两个掌柜被抓,什么时候开始制作犁,随便拷打一顿,他们什么都说出来了。</P>

这一次,王珪的手下并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求情。</P>

贞观元年,王珪还只是个黄门侍郎,而当时的侍中是皇亲国戚高士廉。</P>

这一年八月,王珪请上官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被高士廉将密奏扣下。</P>

于是王珪直接找李世民告状,因此高士廉获罪被贬,而王珪却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P>

因为这件小事,高士廉这个皇亲国戚都被贬,更何况王珪现在犯了营商的大罪。</P>

法大于情,一经坐实便只能按唐律执行。</P>

“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李世民厉声呵斥道。</P>

王珪和崔义玄仿佛全身的力气被抽空,脸色非常苍白。</P>

“臣,无话可说。”</P>

他已不再年轻,这次被罢官,想东山再起也难了。</P>

现在想想,他们为什么非得跟王剪过不去呢?</P>

悔不当初啊!</P>

李世民站起身,深呼吸了几下,随后语气冷漠地说道。</P>

“拟旨。”</P>

“罢免王珪侍中、太子右庶子职位。”</P>

“罢免崔义玄尚书左司郎中一职。”</P>

“王家商铺和崔家商铺给百姓全额退款,并且关门整改,直到制作出质量合格的贞观犁,才可重新营业。”</P>

李世民说完后,停顿了一下,脸上带着几分犹豫。</P>

王剪在朝堂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太子也带来极大的正面影响,他不想把王剪撤职。</P>

“究竟有什么理由保一下王爱卿?”</P>

李世民一对剑眉紧紧地皱起来。</P>

魏征看到李世民在犹豫,已经猜测出他内心的想法,随后出班奏道。</P>

“陛下,大唐新律推出不久,应当明法正典,给大唐百官立一个典型。”</P>

“但凡入朝为官者,家中有营商之举,一律革职处理。”</P>

魏征往后看了一眼,看到王剪朝他微笑,并轻微地点了点头。</P>

于是他放下心里的负担,正着脸色对李世民说道。</P>

“王县侯虽入朝为官不久,对大唐新律尚不了解,可错就是错,有错就应该惩罚。”</P>

“方才王县侯也说了,他愿按照大唐新律规定,革除官职。”</P>

“臣请陛下公正处理,警醒天下百官,切不可知法犯法!”</P>

魏征的一番话,完全把李世民想要给王剪开脱的路给堵死,而且让朝中其他大臣也信服。</P>

对于魏征的话,王剪心里并不对他生怨。</P>

因为不管谁站出来给他开脱,都是没有意义的。</P>

如果李世民不革除他的官职,那么王珪和崔义玄就有死灰复燃的机会。</P>

“好。”李世民一拍龙椅的扶手,脸色带着几分无奈。</P>

“罢免王剪屯田员外郎、太子司直、礼部主事、兵部主事、昭武校尉等职,保留开国县侯爵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