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这破御史不当也罢(2 / 2)

“每天的朝会过后,你也抽半个时辰去尚书省,和太子一起听讼。”房玄龄顿了顿,接着说道“好好干,这是陛下的意思。”</P>

王剪嘴角一抽,还是恭敬地应道。</P>

“是,恩师。”</P>

离开魏国公府,王剪这才小声骂骂咧咧起来。</P>

特么的,他现在手上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还得去尚书省跟太子一起听讼。</P>

这不明摆着,要给李承乾出谋划策么。</P>

这个工作,既费脑,还不能出错,最主要还没啥好处。</P>

“还是要尽快把马周弄进詹事府才行。”王剪喃喃说道。</P>

翌日朝会。</P>

说完日常的政事,也到了封赏的环节。</P>

李世民环顾两侧朝臣,朗声问道。</P>

“诸位爱卿,侍御史马周和刑部员外郎冯己,破了15名知县徇私舞弊的大案,不仅挽回百姓损失,还给朝廷清理蛀虫。”</P>

“你们说该如何封赏啊!”</P>

如果只是查处一两个知县,倒不至于摆到朝廷上讨论,这次的官场贪墨问题,不亚于去年绛州的反腐大案。</P>

为了不让马周获得太大的奖赏,御史大夫萧瑀做了一个小动作,在他身后的御史中丞便站了出来。</P>

“陛下,监察百官本就是我们御史台的职责和使命,为陛下清理蛀虫我们义不容辞。”</P>

“马周任侍御史不足四个月,虽然内务还不太熟练,但机缘巧合能破此大案,也是有福报之人。”</P>

“而马周从县令晋升不久,来到长安时间尚短,府邸对布锦物件也是稀缺。”</P>

“臣认为,赐下绫罗绸缎若干,较为合适。”</P>

御史中丞说完后,深深地低着头,不敢看周边同僚的眼睛。</P>

这番话说出口,他也觉得脸红。</P>

可毕竟是萧瑀这个顶头上司交代的,如果不照做,以后他也麻烦。</P>

果不其然,马上有人跳出来反驳他。</P>

“陈中丞,你的这番话,有失公允。”</P>

“破了这么一桩大案,理应官升一级,绫罗绸缎也应一并赏赐。”</P>

站出来的是中书舍人高季辅,他看向御史中丞的脸色带着几分不忿。</P>

贞观元年,高季辅因功擢为监察御史,他跟马周一样,是个不畏权贵的清流。</P>

他不愿同流合污,因此和上官御史中丞的关系一直很僵硬。</P>

好在陛下圣明,因他弹劾一众徇私舞弊的官员有功,把他升为中书舍人。</P>

他在御史台淋过雨,因此也想给马周打一把伞。</P>

“陛下,有功则赏,有错则罚,臣认为应当提拔。”魏征举着笏板出班说道。</P>

“臣附议。”</P>

门下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一众小弟,纷纷力挺魏老大。</P>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门下省换了老大,他们也纷纷倒向魏征。</P>

跟魏征这个大喷子,门下省的战斗力直线上升。</P>

房玄龄眼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出班奏道。</P>

“陛下,马周精于吏道且明辨事理,灭蝗所写谏言,就连臣也惊叹。”</P>

“不如把他提拔为给事中,也算是才尽其用。”</P>

房玄龄打了头阵,一帮尚书省和六部的人纷纷出来应和。</P>

王剪、虞世南、孔颖达等人也纷纷出声支持。</P>

眼看百官意见如此统一,李世民也不再搭理御史台的人,心里有了决定。</P>

“王德,宣马周和冯己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