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李世民题字(2 / 2)

18岁不到的三品重臣,古往今来屈指可数啊!</P>

最关键的是,他的升迁之路,全都是靠立大功上去的,根基稳的不行。</P>

反观长孙冲和柴令武这些凭借父辈光环的子弟,他们都是在闲散部门混资历。</P>

以后娶个公主再升几级,官职差不多能挤上三品大员。</P>

“段尚书赞誉了,小的也是受陛下和太子的信任,以及在恩师和各位伯伯的提点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P>

“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小子我啥也不是。”</P>

王剪把姿态摆的很低,并没有因为取得一些成就,就飘到天上。</P>

虽然李世民给他透露,要把他升为御史大夫的消息。</P>

可即便王剪升到御史大夫,也是下三品的官职,和段纶这种正三品的实权大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P>

想想前几个月的经历,李世民商议事情,从来都不找前御史大夫萧瑀。</P>

可想而知,御史大夫这个职位的分量,在文官里前十都排不上。</P>

处理好屯田司的正常公务,王剪便全身心投入到活字印刷术的改良中。</P>

“叩叩。”</P>

门外传来几声轻轻的叩门声,很快詹事府的一个下属官员走了进来。</P>

“少詹事,有七个大人来找您,他们在詹事府接待大堂等候。”</P>

“行,我知道了。”王剪摆了摆手。</P>

随后王剪把手下的活放下,往招待大堂的方向走去,他满肚子疑惑地嘀咕道。</P>

“来的人究竟是谁?”</P>

现在还是当值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各部忙的都不能准时下值,谁特么闲得慌,这个点过来找他。</P>

来到议事大厅后,王剪终于看清来人是谁了。</P>

来访之人,是常何、高季辅、张行成等新任命的刺史。</P>

朝廷通过王剪所提建议,把新打下的东突厥地域分为定襄道和铁山道,下设九个州府。</P>

七个州府的命名比较有意思,北州、部州、区州、长州、治州、久州、安州。</P>

把七个州的第一个名字连起来,就是北部区长治久安。</P>

这七个州虽然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却寥寥无几,所以暂时定为下州,刺史官职为正四品下。</P>

“诸位刺史大人,我来晚了。”王剪一边朝他们拱手,一边走进大堂内。</P>

看到王剪过来,常何和高季辅等人纷纷起身,朝王剪拱手行礼。</P>

“王大人。”</P>

“别别别,诸位如果看得起在下,就以兄弟相称吧。”王剪连忙摆手说道。</P>

王剪现在最高的少詹事官职,和他们几人一样都是正四品。</P>

“王兄,我们几人3日后要去新设的州赴任,这次过来找你,主要想请教怎么吸引大唐百姓过去生活。”常何苦着脸说道。</P>

他们几人都是李世民的得力手下,现在派他们前去担任刺史,既是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为了锻炼他们。</P>

只是两个道和大唐其他地方不一样,原居民全被迁徙到大唐境内。</P>

没有百姓,管辖的区域再大有什么用。</P>

“王兄,定襄道和铁山道是经你手弄出来的,还请指点一下我们几个粗人。”</P>

“你提出的人口激励政策,能否给我们详细说说,我怕曲解了你的意思,到时候反而弄巧成拙!”</P>

高季辅和张行成等人,纷纷出声请教。</P>

“行,我们边喝茶边聊。”</P>

定襄道和铁山道吸引百姓过去,关乎那片地域的彻底掌控。</P>

于是王剪亲自动手烧茶,和他们围在一起交流。